所以,無論如何,秦國都不會對魏國動手,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完全可以放任秦國借道魏國,就是這個蒙毅有點難纏,小心思太多。
“封鎖魏國邊境,抓捕楚國間者和說客,以表決心,只有這樣外臣才能夠說服軍方安心借道,同時,為表大王之意,外臣以為大王應當準備一些渡船...罷了,渡船還是我們自己準備吧,外臣擔心國防部的人會以為你們要在渡船上動手腳。”
“這...茲事體大,寡人要與群臣商議之後才能定奪,你暫時先去驛館歇息一下吧。”
顯然蒙毅提出的條件讓魏王假根本無法立刻做出決定,這已經不是秦魏之間的問題了,如果魏國真的按照蒙毅的方案去做的話,那麼魏國與楚國便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魏國與楚國並不接壤,表面上魏楚交惡並沒有太大關係,可眼下秦楚戰爭在即,萬一秦國敗了,魏國就真的要直面楚國了,那個時候,楚國完全可以抓住這件事情攻打魏國,魏國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好吧,那還請大王儘快給外臣回覆,外臣還要回咸陽告知我王呢!另外,此事可以訂立國書,屆時有兩國國書在手,大王自然不必擔心我大秦會趁機攻打貴國。”
蒙毅不再多說,直接去了驛館。
主動提出簽訂國書,看起來是自己給自己設限,一旦秦國在借道途中攻打魏國,就意味著秦國的國家信譽將徹底掃地,但秦國真實的目的就是要攻打魏國,蒙毅會傻到故意授人以柄嗎?
顯然,蒙毅並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早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魏王並沒有讓蒙毅等太久,僅僅一天之後,魏王又再一次把蒙毅請到了王宮之中,這一次,不止有魏王假一個人,還有淑嫻公主以及魏國諸位大臣在場。
原則上同意採用蒙毅的方案,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魏國給出的方案卻有些耐人尋味。
封鎖國境可以,但絕不能出具公文針對楚人。
抓捕楚國間者說客可以,但絕不能讓魏國官員出面。
兩國之間只需要私下訂立協議便可,但絕不能簽訂國書。
淑嫻公主可以離開,但要與入境借道之秦軍一併離開魏境,對外以護送秦國王妃為由。
渡船可以由秦軍自己準備,但在借道秦軍抵達盟津渡口之前,黃河南岸秦軍所籌備之渡船不得進入魏國境內。
一條接著一條,每一條其實都充滿了可操作的空間,魏國這是在給自己找退路。
秦楚之戰,倘若秦國贏了,那沒什麼問題,但倘若楚國贏了,魏國提出的這些意見,全都可以輕鬆將一切事情都甩鍋給秦國身上,最多拿出來兩個替死鬼讓楚國出氣,楚國斷然是沒辦法因為魏國讓秦兵借道而找魏國的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