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萬民的華夏?那這天下豈不是又亂套了,還有何禮儀綱常、倫理秩序?”
“奉行依法治國就可以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什麼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之說,去掉貴族階級,轉而形成以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來領取俸祿和養老金的制度,這樣一來其實與原有的爵位政策相差不大,僅有的區別是無法進行爵位世襲了而已。”
李凌說的很坦然很淡定也很順暢,在他看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受益,唯一可能有問題的就是嬴政,不過到時候自己好好和嬴政說一說也不難。
但很顯然一切都來自於他的想象,嚴重脫離實際的想象!
在現代人的眼中人人平等是一個早已經根植在思想當中無可動搖的信念,可這不是21世紀,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奴隸制才剛剛結束,還沒有完全進入封建社會制度,甚至都沒有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凌提出這種觀點,帶來的後果可絕不是什麼所謂的萬人擁戴!
要知道後世那個歷史上最像是穿越者的王莽,也同樣將類似的東西付諸到了實踐當中,而且他還是以新朝天子的名義向下推行的,可結果如何?
即便是沒有位面之子劉秀那大魔法師一般天降隕石滅了王莽的大軍,王莽的政權也根本撐不下去,因為他的改制動搖了貴族階級的根本利益!
李凌這話一說出來,學宮內瞬間鴉雀無聲,沒人敢說話,說一句不好聽的,就李凌這番話,完全可以治一個謀逆的大罪,誰都不想牽扯進去。
“那請問夫子有何具體的方案嗎?這可是從未有人提起過的概念,學生有甚多不懂之處,還請夫子為學生解惑。”
正當陷入僵局之時,突然一個身穿楚國服飾的儒生站了起來,眼珠子滋溜一轉,拱手請教起李凌來。
這個時候如果李凌再意識不到有問題的話,那他真的就是個傻子了。
可是話都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了,自己如果退縮,那就是坐實了自己有謀反之心,但倘若自己說的更清楚,則更容易被人所攻擊,因為這些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削弱王權。
“你是儒家之人?”
“學生讀過幾天儒學,但只是粗通而已。”
“你們儒家好像講的是天下大同吧?”
確認對方是儒家子弟之後,李凌迅速找到了突破口。
“是的,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李夫子講天下大同確實與論語中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就是人人平等了,既然人人平等,又何來貴族一說?”
一句反問,直接將那人問的啞口無言,不是他想不到方法反駁李凌,而是他不敢,現在這個問題只要說錯一個字,都可能會掉腦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李凌直接扔出《禮記》當中的一句話來送給了眼前這位儒生,這可是後世才有的內容,讓他提前聽聽也不錯。
“好一個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壯有所用!聽夫子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