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韓一事提上日程,不過嬴政並沒有急著派出使者去下戰書,而是在等,等待李凌將部隊完全集結完畢。
半個月之後,做好一切準備的秦軍浩浩蕩蕩出征,直逼韓國國境,等大軍抵達韓國國境線上之後,嬴政派出的使者才前往韓國下戰書,完全沒給韓國任何準備時間。
只不過,最後出征的規模,可跟李凌當初在朝堂之上說的有了非常明顯的不同。
他帶出來的部隊不是一個軍,而是由第四軍為骨幹,徵調各軍所有攻城器械之後重新組建的第54軍以及第三十八軍。
至於將領,李凌的確是足夠大膽,統帥是新任54軍軍長蒙恬,副將是三十八軍軍長百里夢。
倘若按照這個來看,似乎秦國並不太重視此戰,可如果看到李凌帶著的強大監軍團,就完全是另一個概念了!
此番出征,李凌總共帶出來了六名監軍,其中包括王翦、楊端和、馮劫這樣的武將,也包括馮去疾、王倌、李斯這三名文臣。
其中李凌與王翦的地位已經不需要多說了,馮去疾和馮劫又是韓國舊將,而且還是馮亭的後人,李斯和王倌更是代表了秦國的文臣核心。
李凌其實就是想要傳遞給六國一個看起來似乎很白痴的假像。
派了新組建的部隊攻韓,又是年輕的將領領軍,似乎是要營造秦軍並不重視韓國,同時卻派出了極其強大的監軍,這些所謂的監軍,指不定才是真正的指揮者。
不管是什麼人,看了秦軍此番出征的配置,都認定了秦軍是不希望暴露自己的實力,同時又想要全力討伐韓國,頗有些欲蓋彌彰的架勢。
再聯想到此前蒙武戰死之後,秦國乾脆不打了,直接與趙國求和,用七城換一城,這下在其他各國的心中算是徹底坐實了秦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的假像。
這才是李凌最想要看到的結果。
“叔叔,我打算今晚派出三十八軍的騎兵,從這個地方藉著夜色穿插進入韓軍防線的後方,等到明日一早直接發起突襲,隨後我54軍突然對鶴邑發起攻擊,從而確保鶴邑之敵無法出城,一舉摧毀韓軍防線。”
拿著地圖跑到李凌的面前,指著地圖給李凌說著自己的作戰意圖,蒙恬信心百倍。
“你現在是54軍的軍長,也是這次出征的統帥,你跟我說的是軍中的事務,你不該叫我叔叔。”
“是,太傅!”
蒙恬也意識到了不妥,趕忙改口。
“我是監軍,負責監督的,不是指揮官!具體指揮作戰那是你的事情,不用向我請示,你自己拿主意。”
“啊?我...我不敢。”
倘若沒有李凌帶著這麼一大群眾臣當監軍,蒙恬什麼也不怕,幹就完了,可是現在有這幫人在身邊,他一個新人,實在是沒那個膽子,而且更害怕犯錯。
如果沒人在,犯了錯他還可以補救,可現在如果犯了錯,指不定會被噴成什麼樣子呢,說不定以後就徹底沒有機會領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