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看看,李斯你看看!”
“好文章啊!沒想到多年未見,韓非依舊言辭如此犀利,文章如此有見地。”
遵照李凌的安排,在韓非抵達咸陽之後,僅僅用了兩天就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的書簡,全都是分析當下之時局的,嬴政看了之後當即興奮的把書簡遞給李斯,李斯看後同樣一臉佩服。
說起來韓非是韓國的使者,李凌讓他寫他就會如實去寫嗎?
若是從常理來看,這韓非是斷然不可能如實去寫的,只不過韓非卻不是常人,也不能透過常理來推斷他的行為。
在韓國,他曾經無數次上書韓王,包括他對時局的分析,對韓國國情的分析,對如何讓韓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意見,只可惜,當時的韓桓惠王從來都不採納他的意見。
治國不務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實之上。
韓非一怒之下,再也不再為韓王進言獻策,而是埋頭著書立作。
等到後來荀子離開稷下,前往楚國,被春申君任命為蘭陵令,也就是這個時候,韓非離開韓國,前往楚國,拜在荀子門下求學,成為了李斯的同窗。
學成歸國,原以為老爹死了,老哥即位,自己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沒想到自己的哥哥韓王安依舊對他代答不理。
已經憋屈到了這個份上,來到秦國之後,秦王和李凌親自迎接自己,總算是有人願意聽聽自己的看法了。
這下子韓非哪還有什麼所謂的國家概念,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合盤托出,送到秦王政和李凌的面前。
“師傅,看來這韓非是和師傅你的想法一樣啊!”
“什麼想法?”
“法、術、勢。他將他的想法歸結為了這三個字,不過仔細拆開來看,和師傅你的想法完全一致。”
嬴政從李斯的手中奪過書簡,又拿到李凌的面前。
“師傅你看這裡,申子未盡於術,商君未盡於法,他雖然字裡行間都在推崇申子和商君,但卻還能夠指出兩位聖人的不足之處,而這些地方,政兒年幼之時可都是聽師傅說起過的。”
嬴政實在是太興奮了,最開始李凌把韓非弄到秦國來,嬴政見了之後還覺得不怎麼樣,可現在看來,實在是李凌太厲害了,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堪比商君的人才。
“所以,你不打算親自再去和他當面討教一番麼?”
“額...師傅你就饒了政兒吧,政兒想起來他那磕磕巴巴的模樣就渾身起雞皮疙瘩,還是現在這樣好了,讓他有什麼想說的,都寫給政兒就行了。”
喜歡是一回事,想要討教是一回事,但當面討教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想到先前與韓非那短暫的交流,嬴政就一陣難受,聽他說話實在是太累了。
“行吧,既然如此,那我就替你去和這個韓非聊聊,我看看他還有什麼想說的是沒有寫在書中的麼。”
“那政兒就謝謝師傅了。”
“李斯,走,跟我去見見你這老同學。”
臨走,李凌還沒忘了拉上李斯。
怎麼說李斯也是韓非的同學,而且聽說交情還很不錯,所以李凌想都沒想便帶上了李斯。
而就在他們二人才剛到韓非住所門前,就看到 一匹快馬在街道上橫衝直撞。
“站住!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