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願親自前往齊國遊說,此乃我大秦立國以來最大之危局,王上務必當機立斷!”
“此事事關重大,出使人選還需仔細斟酌,若是王上心切,老臣願親自赴齊!”
面對一百三十萬大軍壓境,朝堂之上許久沒有冒泡的李斯提出要去遊說齊國,儘可能與齊國達成同盟,這樣便可以在六國之背後產生威脅,從而迫使六國聯軍不得不分兵救援,從而緩解秦國正面之壓力。
不知道這呂不韋究竟是出於私心還是真的擔心李斯能力有限,在李斯請命之後,呂不韋直接反對,甚至打算親自赴齊國。
“我看還是不要拖下去了,既然李斯已經請命,不如王上直接遣李斯入齊,以期秦齊之盟。如今六國聯軍蓄勢待發,相邦應當留在咸陽主持軍務!”
“贏公言之有理,臣也認為相邦留在咸陽較為妥當。”
嬴族族長都站出來說話了,而且說的非常在理,王倌等一眾大臣紛紛表示贊同。
“那好,李斯你今日便啟程前往齊國,務必與齊國締結盟約,以助我大秦度過這次危機!”
......
沒有攜帶金銀珠寶,沒有人員護送,李斯僅要了嬴政的佩劍,便隻身上路。
就在他走後僅僅半月,集結完畢的六國聯軍在主帥龐暖的率領下,對秦國發起了全面進攻!
聯軍人數呈碾壓態勢,再加上秦國函谷關外大多皆為新佔的城池,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聯軍兩路大軍便已經在上黨郡外會師,剛剛重建的太原郡全部淪陷,然而此時已經走了一個半月的李斯卻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聯軍會師之後,稍作休整便開始對上黨郡展開進攻,用時不到半月,上黨郡也盡數佔據,僅留函谷關外武遂一城還在秦軍掌握。
“我乃秦國使節,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春申君乃是名揚天下之君子,難倒還要對我區區一個秦國使臣痛下殺手,讓天下人恥笑不成?”
“你說你是秦國使節,你有何證據?”
“此乃我王之佩劍,我王命我前來知會春申君,前面過了武遂便是函谷關,函谷關乃天下第一雄關,即便如信陵君一般也未能擊破函谷關而入,我王願送上武遂城,而後春申君早早退兵,免得最後打不下我大秦函谷關,失了體面!”
“區區一個函谷關擋得住我六國一百三十萬大軍?函谷關雖為天險,但未必牢不可破!我尊禮法,自然不會殺你,你大可放心,你先下去休息吧。”
沒等李斯多說上幾句話,黃歇直接命人把他給架走了。
等到李斯離開大帳,龐暖趕緊上前一步。
“此人有問題啊,他是在我大營後方被抓到的,倘若真的是使節,也應該是從武遂出來,而不是鬼鬼祟祟地出現在那裡!春申君莫要上當!”
“不,他的確是秦國使節,不過卻並非是來找你我二人的使節,至於他是找誰的,今日午夜便見分曉!”
被關在一處營帳之內,久久不見有人來找自己,直到晚上,實在是有些睏倦的李斯哈欠連連,終於決定先好好睡一覺,等到明日再說。
而在這一天的午夜,春申君黃歇的大帳之內,顯然並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