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著,沒我的日子,你是怎樣的獨孤~”
“拿著你,給的照片,熟悉的那一條街~”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
前奏和副歌部分,都比較平淡。
但是在這種平淡中,卻極為的抓人耳朵,很容易的撩撥人心絃。
而且在唱前面部分歌曲的時候,舞臺燈光在關閉後,都沒有徹底的照亮,和以前幾期所有嘉賓演唱時都不一樣。
以往所有歌手演唱的時候,都是正式開始後,燈光都驟然全部開啟的。
然後燈光開始配合歌曲,呈現出不同的舞臺效果。
今天白露上場,還是第一個,是場子最冷的時候,大家聽歌的情緒都還沒有集中起來,卻不借助任何的燈光,只是幽暗的燈光下唱著。
如果是一首質量差一點的歌,或者說質量只要不是那麼好,這裡估計印象分就要大減了。
因為這樣的效果,只能純粹靠歌手的發揮,以及歌曲的質量情感。
太難了。
比飆高音、表面意義上的撕心裂肺,都要難太多!
這是更加高階的表達方式,也是即便是專業歌手,也有很多人無法完成的演唱。
可是。
當白露將好久不見的副歌部分緩緩唱出的時候,眾人卻是在極短的時間,情緒就被完全吸引進去了。
白露的嗓音是很有特色的,之前林夕就覺得,白露的嗓音有些像孫燕姿,清澈透亮,有力量感,也會有磁性。
但這次唱《好久不見》,變得低沉了許多,雖然不像原版陳奕迅那般帶著淡淡的沙啞顆粒感,但卻也別有一番落寞和久經風霜的味道。
“白露的唱功,好像的確很不錯啊!”
不少專業評審的心中,都同時冒出了類似的想法。
作為專業評審,他們當然知道這種幾乎拋棄了舞臺效果,完全靠歌手去完成歌曲中的情感,是一種更高階的表達方式。
在這之前,他們都在暗中為白露捏一把汗。
擔心白露不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不過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了。
白露既然敢選擇這種演唱方式,就代表有把握。
很快。
副歌開始。
‘伱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