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之名》是一首很複雜的歌。
並不是指這首歌的伴奏中有多少種樂器,也不是這首歌音域有多大,而是這首歌的編曲、和聲,都非常有講究。
非頂尖的團隊,不能完成。
即便是《我們的歌》這種正規的音樂綜藝節目,樂隊老師都比較厲害,也無法將這首歌完整的錄製下來。
所以林夕不得不託白露找關係,找國內最頂尖的錄音團隊。
就比如那超常的前奏部分,首先和聲就需要意呆利語念很長的一串。
雖然可能普通的聽眾,根本不會在意這些,也聽不懂這一長段意呆利語究竟講的是什麼,但卻是這首歌整體氣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京城要找一個意呆利人,而且還是專門從事播音工作,又或者有一定的配音、播音經驗和技巧,其實很難找。
至少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
好在白露找的這個團隊足夠厲害,神通廣大,打聽到正好在魔都有一個歌劇團裡面,有位意呆利籍的演唱家,擅長美聲。
於是趕緊聯絡上,請到了京城。
在反覆排練了一個半小時之後,將前奏的獨白配音成功。
這段前奏意呆利獨白,也相當於是整首歌的一個基調,大致意思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伱的,直到永遠,阿們。
除了前奏有意呆利獨白,在一段副歌結束時,還有一段歌劇式的美聲演唱,用的也是意呆利語。
美聲這段對於一般人來說難度更大,不過這位意呆利演唱家最擅長,只花了一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
於是。
差不多前面半天,整個團隊都在幫林夕錄製前奏獨白、伴奏歌劇美聲。
但是。
這半天的磨蹭,精益求精,當最終成品展現出來的時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管是白露,還是錄音團隊的成員,就連那位意呆利演唱家,在將這兩段錄音採整合功後,都反覆聽了好幾遍。
雖然這兩段錄音還沒有配樂,但格調一下就上去了,眾人紛紛表示驚歎。
在這之前,他們其實都還有點小意見,覺得林夕堅持要用意呆利語獨白,是不是要求太高,又或者要求太古怪了?
就算用普通話錄音,又或者用英語錄音,效果不也差不多麼?
但現在看來,林夕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以及獨特的理解,是真正的天才。
腦海中的靈光,是凡夫俗子怎麼都無法相比的。
意呆利演唱家在走之前,都和林夕反覆握手,說以後有機會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