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剝削好萊塢1980> 第六百八十章 逐漸變質的好萊塢獎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章 逐漸變質的好萊塢獎項 (2 / 3)

到了年底,這部“阿呆和阿瓜”又是強勢開頭,首週末票房一千六百萬美元,和“紅番區”位列前兩名。把一眾為了衝獎在年底上映的藝術性比較強的電影,都壓制的毫無聲息。

只有一部阿美利加每隔一個時代就要翻拍的經典電影“小婦人”還算可以,衝進了票房榜前五。這是阿美利加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根據自身的經歷寫的。

好萊塢有了“小婦人”,就有了向不列顛的同行們叫板的實力。大西洋對岸的他們,也是一個時代就要翻拍一次簡·奧斯汀的著作。阿美利加男性家和劇作家,是可以和不列顛的同行掰掰手腕的。

馬克·吐溫的多部,也經常被好萊塢翻拍,就像不列顛經常翻拍狄更斯的一樣。

但是女性家的改編,就顯得有點不夠重量。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算是能和簡·奧斯汀,勃朗特三姊妹等女性家相提並論的。但是可能是1939年的“飄”,太過深入人心,沒有人認為可以找到媲美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這樣的男女主角,之後這部經典竟然從未再次翻拍。

那麼,要推出一部有很多個女性角色為中心的,經典改編翻拍劇,好萊塢就沒有不列顛的那麼多選擇,只有在合適的時候,一代年輕女星成長起來的當口,翻拍一次“小婦人”。

每次有小婦人翻拍,也就是好萊塢心照不宣地要推出一些年輕女明星,用來彰顯她們不光光是長得好看,還真的有“演技”。以此來為她們正式作為一個演技派亮相的時刻。

只要看“小婦人”的女主角,最出彩的女兒喬·馬奇(jorch)的歷任扮演者,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麼量級的演出了。

上古時期的默片不算,第一個在好萊塢有聲片裡扮演喬·馬奇的,1932年喬治·庫克導演的版本的女主角,就是後來數次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凱瑟琳·赫本。

1949年瑪文·勒羅伊導演的彩色版本的“小婦人”,艾米·馬奇則是後來成為好萊塢話題中心的伊麗莎白·泰勒演的。這是專門為她而修改的劇情,把更加漂亮的艾米修改成了比喬大,來適合伊麗莎白·泰勒(因為喬是一個假小子性格的女孩)。

到了今年上映的電影新版,果然也是一個集結了帥哥美女,為幾位女主角保駕護航的版本。

其中馬奇太太是蘇珊·薩蘭登主演,男主角勞裡也是羅納德在徐家彙見過的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現在的他已經脫離了太陽帝國時期的青澀,成為了一個身材高大的帥哥。

喬·馬奇則是好萊塢的寵兒,薇諾娜·賴德出演,正好她過去的形象也都有幾分假小子的樣子,演這個剪掉長髮賣掉負擔母親去看望在戰爭中受傷的父親的路費的長女,是非常貼合的。

而當年伊麗莎白·泰勒演過的艾米·馬奇,則又迴歸了原著中的小妹的地位。這個小女孩的戲份,則由在“夜訪吸血鬼”裡有精彩演出的克里斯滕·鄧斯特主演。

體弱多病,又喜歡鋼琴有天賦的三姐貝絲,則由一位初出茅廬的演員克萊爾·丹尼斯主演。她雖然剛剛在電視劇裡演過一些角色,但是第一個擔任主角的電視劇“我所謂的生活”,就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戲劇類)的提名。

看來,今年的獎項提名,註定要頒發給一大批在票房上表現不太出色的電影了。這和之前十年,票房大片和藝術性好被評論喜歡的電影在金球獎,奧斯卡等主要獎項裡評分秋色的情況不太一樣,具體是一個變化的趨勢,還是今年的偶然現象還有待觀察。

總之,隨著衝獎的預算越來越大,獲得提名對於電影票房的提振作用越來越大,過去那種獎項表彰給最好的電影的慣例在逐漸瓦解,有可能出現得了獎才在票房上表現好的新現象。

羅納德翻了翻金球獎的提名,金·凱瑞憑藉“變相怪傑”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喜劇類/音樂劇類)的提名。

這讓羅納德也覺得非常不公平,金球獎已經開始對票房大成功的電影產生了一些“歧視性”的現象。

比如和金·凱瑞爭奪最佳喜劇類男主角的還有施瓦辛格,阿諾憑藉一部講述男人懷孕的喜劇片“魔鬼二世(junor)”獲得了提名。而他真正演技很不錯,票房大爆的“真實的謊言”卻沒有獲得戲劇類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反而布拉德·皮特憑藉“燃情歲月”裡耍帥的大量特寫鏡頭和長髮的幫助,獲得了提名。

同樣是“真實的謊言”的女主角,傑米·李·柯蒂斯,獲得的也是“喜劇類/音樂劇類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明明她在“真實的謊言”裡的表演更加偏向於正劇,而且親自出演眾多動作特技鏡頭也沒有給她爭取到更被評論界承認的戲劇類女主角的提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