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聖誕了,海倫拉著羅納德還要和他多做點沒有空做的事情。兩人跑去了第五大道公寓所在的大廈的電影院,帶著鴨舌帽在後排靜靜地看。
今天放的,就是朱迪·福斯特的“內爾”。這就是那部在金球獎提名的時候,還未在國內上映的“衝獎”電影。
不得不說,自己合作過的女演員裡,朱迪·福斯特可能是最有頭腦,智商最高的一位。
“內爾”是一部講述一個自閉症小女孩的成長史的故事。內爾小時候是一個悲劇的犯罪案件的後果。她的母親後來中風,說話含含糊糊,內爾又有自閉症一直和她相依為命,最後學到了一口沒人聽得懂的“中風”英語。
連姆·尼森扮演的傑瑞·洛威爾博士發現了內爾,最後讓她重新適應了社會。最後在法庭上自己發言,說服了法官不要把自己送到專門研究這種病症的機構去。
影片的結尾,多年後內爾和傑瑞·洛威爾博士的女兒一起玩耍……
這部電影就是朱迪·福斯特的“蛋影業”投資的,她本人也是製片人。從劇本的創作到導演的選擇,和其他男女演員的選擇,福斯特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部電影的情節,一看而知,就是一個女性版的“雨人”。從他們的病症,到最後溫暖的大團圓結局,完全把當年雨人票房和評論雙贏,事後大家總結的元素都原封不動的抄了過來。
兩個主角必須是大明星,戲份的出彩部分集中在扮演內爾的朱迪·福斯特。講述故事,比較有難度的都讓給剛剛在辛德勒的名單裡大放異彩的連姆·尼森。
最後,利用自閉症的關愛協會,做了聯合活動,兼顧慈善和電影的宣傳。再加上給朱迪·福斯特找各類獎項的提名公關。
但是,電影看了三分之一,羅納德就知道這部電影註定失敗。電影並不是把那些成功的元素排列組合,然後替換掉裡面的演員,換上類似的演員就能行的。
朱迪·福斯特肉眼可見地在電影的拍攝和後期剪輯裡起了作用。但是她是演員出身,自己演電影,和在攝影機後面看拍攝做剪輯的導演,所看到的風景是完全不一樣的。
演員傾向於誇大演技的作用,而導演知道,其實電影表演的魅力,至少有三分之一來自於後期剪輯的作用。很多時候演員電影拍完了,也不知道自己演的好不好。
朱迪·福斯特顯然還沉浸在她演的有多好的幻想裡,衝獎季她的公關報道陡然增多。
不過說實話,她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技術分析無懈可擊,但是故事本身的問題,讓她的演技也展現不出來。剪輯上好像也受到了干擾,福斯特有一些鏡頭明顯是不需要的。
當然,現在的福斯特,已經是和湯姆·克魯斯一樣,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羅納德就算當面把這些問題告知,她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了。
成名帶來的,就是和大眾口味的隔離,和對自己審美偏差的不自知。像羅納德,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這樣,對這種干擾有著清醒的認識,成名有錢後仍舊保持一些天真,保持了普通大眾一些本色的導演,也是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終於,羅納德在紐約的公幹結束,上了專機飛回加州。
飛機上,羅納德想要再嘗試一下做夢,但是沒有成功。他索性請空姐拿部電影來看,模擬一下做夢的感覺,然後再去睡一睡。
“啊哈哈哈……”
誰曾想,空姐給他的選的是“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這部愛情喜劇,有很多非常英式的幽默。幾位主角的演繹也非常的到位,讓羅納德看得入神,一點睏意也無。
要說這部電影,現在錄影帶市場上也很搶手,租賃和購買的熱潮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但是,作為白日夢影業,能否複製這部電影的成功呢?
答案可能是不行。
這部電影,很多地方都依賴於主角休·格蘭特的個人魅力和演繹發揮。男主角這樣猶猶豫豫,黏黏糊糊,屢次錯失合適的女人。最後答應了長久以來喜歡她的女性結婚,又在婚禮上逃跑,和阿美利加過來的女人嘉利逃走了。
這種情節,換任何一個男演員來演,都會被女性觀眾唾棄。但只有休·格蘭特,他能把這種略帶一點窩囊的男角色,演繹的既讓人憐愛,又讓人能合理化他的一些做法。
而女主角安迪·麥克道威爾的表演又可以和休·格蘭特配合的很好。她那種異域風情(對於電影來說),和不列顛比較正統充滿禮數的社會一比較,她身上的野性,不可駕馭的魅力又非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