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被湯姆·克魯斯做成了這件事情,那麼以後是不是所有的明星,都可以這麼幹了?那麼caa作為一個壟斷性的經紀公司,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他們的打包協議,就無法再威脅到七大製片廠,或者明星本人了。
之前身為明星,簽出了這種多部電影發行合約(比如未來五年發行三部大製作電影)的人,其實也有先例。
那是在caa的初創時期,哥倫比亞影業還在弗蘭克·普萊斯的治下,那時候迫切的需要明星簽約來提振股價,曾經和簡·方達的製作公司,簽訂過這樣的合約。
但是那是聯藝剛剛倒下,派拉蒙被海灣西部公司收購,和迪士尼還在內鬥的混亂時期。
在渡過了國內總票房下降的艱難時期,斯皮爾伯格耳朵et外星人又把總票房頂上來以後,七大製片廠就不肯再籤這種協議了。
而且簡·方達之後也逐漸淡出了影壇,還嫁給了傳媒大亨泰德·特納。只有市面上每年新出的健美操錄影帶裡,還有她的身姿可以聊慰影迷的飢渴。
製片廠不願意和明星簽訂發行合約,但是願意和製片人籤,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因為明星是電影專案融資的保障。而製片人是不能靠刷臉來獲得銀行的貸款,和資本的投入的。
在現代傳媒壟斷了世界上所有人的資訊渠道的現狀下,影迷和觀眾只喜歡看明星的八卦和新聞。沒有人願意看一個導演,一個製片人,或者一個配角的新聞。
這也就導致了,世界上只有明星,可以提前讓一定數量的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看他們拍攝的電影。製片人和導演都沒有這種魔力。
而製片廠和製片人,導演簽訂發行合約,他們在談判裡還是握有很大的主動的。
如果你的專案他們不看好,可以削減預算,甚至暫停專案。發行合約裡只簽訂了保底發行電影數量,可沒有簽訂發行那幾個劇本。
但是明星就不一樣,他們因為有天然的觀眾號召力,所以這些人本身也都有很強的談判籌碼。
但是說實話,相比製片人和導演,明星對專案的整體把控能力,和眼光都相差不少。所以如果一個明星可以憑藉影響力來
獲得投資,又沒有很好的眼光的話,很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非常高的失敗率。
這對這些大製片廠的高層人士來說,可就是致命的問題了。賠錢不要緊,如果因此導致自己職位不保那就難辦了。
而且相比製片人,導演,明星在這種專案上的話語權,也隱隱讓製片廠高管感到不適。到時候誰的話語權更大,就不一定了。
就像羅納德最近製作的「保鏢」這個專案,華納一說不,明星對之有信心的話,就可以帶著專案出走,那些平時對明星居高臨下來獲得一點自尊的高管們,對此可是非常不希望看到發生的。
因此,對湯姆·克魯斯最為親近的哥倫比亞影業,也只是開出了一部電影的發行合約,而且還要一個劇本一議,不肯簽訂長約。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是好萊塢並沒有多少能簽下這種合約的製片廠。說是七大,其實米高梅已經在拉斯維加斯大亨的治理下,基本停止了製片業務了。
而迪士尼的體量,對湯姆·克魯斯這種明星要拍攝的大製作來說,又有所不足。
羅納德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況且瓦格納和克魯斯兩人沒有主動提出尋求幫助,這時候自己上趕著去幫忙,也不一定是好事。現在的關鍵點,就是要找到當年哥倫比亞的弗蘭克·普萊斯這樣的新上任的總裁,趁著機會籤一個突破慣例的合約。
就在這時,一個獵頭公司,挖角挖到了羅納德的白日夢裡面來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