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剝削好萊塢1980> 第三百三十七章 誰和凱奇配女主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七章 誰和凱奇配女主角? (3 / 3)

“我讓卡梅隆特效公司的模型師做的,一個機型都有好幾個模型,這個可以拍特寫,這個可以拍遠景,這個可以用工業光魔的跟蹤攝影機來拍攝動作畫面,旋翼是電動的馬達……”

羅納德一個個的對埃米爾·阿多利諾介紹各種模型的用處,“理查德·史蒂文斯,當年我拍攝壯志凌雲的時候的工業光魔的方面的特效師,會來劇組擔任特效拍攝協調人,你有什麼特效拍攝方面的要求,都可以和他說,如果他解決不了的,你就來找我……”

“好,好……”埃米爾·阿多利諾也不想老是跟在明星後面拍一些沒有話語權的愛情喜劇,他也想自己完全掌控一部電影的拍攝,這次的機會很好……

埃米爾·阿多利諾開心的拿著一大堆資源走了。在好萊塢,最好的製片人,往往就是導演出身,因為他們懂得導演需要什麼資源。而最壞的製片人,也往往是導演出身,他們總是太懂導演,而插手太多,最後和導演鬧了很多矛盾。

而羅納德這種願意放手,給予導演很珍貴的信任,又懂得導演需要什麼,在最合適的時候,帶著導演最需要的資源,像個天使一樣的出現。

給這樣的製片人打工,真是非常好的體驗。特別是那部“凱文之門”,凱文·科斯特納這樣的新人導演,要不是羅納德,肯定拍到一半就變成慘劇了。

好萊塢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因為預算超支,拍攝超期,然後換導演(名義上換,或者實質上架空,換一個現場製片人來導演),匆匆的把剩下電影拍完,弄得質量崩潰的例子,近年是越來越多了。

一方面電影的拍攝成本快速上漲,突破五千萬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另一方面,導演入行的難度越來越大,導致對新人導演的信任,跌到了可能是好萊塢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只有羅納德這樣有經驗的,才能知道怎麼扶持新人導演。怪不得好萊塢的年輕導演圈子裡面,都開始傳言,羅納德可能會成為,繼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之後,一個新的又能導演,又能製片的權力人士。

……

安排完電影的拍攝,羅納德又出發去了位於日落大道上面的哥倫比亞廣場大廈。

這裡曾經是哥倫比亞唱片的錄音室,現在是kn電臺(am&nbp;1070)的所在地。

為了酬謝羅納德在索尼收購哥倫比亞上的屢次幫忙,因為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規定,需要出售哥倫比亞旗下的電臺和電視臺的索尼,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把幾個電臺,和地方性的小電視臺,用友情價轉讓給了羅納德。

在紐約和舊金山,羅納德的紐約每日新聞電臺,又收穫了幾家兄弟電臺。其中,在洛杉磯的,就是這家歷史悠久的am和fm聯播的kn電臺。

這家電臺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它是第一家播送了羅伯特·f·肯尼迪在選舉大統領的時候遇刺身亡的電臺。

他們之後還成為了洛杉磯,乃至南加州地區第一個全新聞電臺。但是在最近十年,電視和競爭電臺的衝擊下,流失了不少知名主持人,營收和收聽率逐年下降。

羅納德讓埃德·巴斯蒂安接手電臺以後,把紐約的那套打法也複製到了這家電臺。取消而來全新聞的節目,改為每個正點以後的十分鐘,和每半個小時以後的五分鐘,播送洛杉磯室內的交通狀況。

他還僱傭了一個外景團隊,一個主持人,一個司機,和一個技術人員,就在街上巡遊,到了半點的時候,就下車來採訪一些路人和司機,聊聊交通狀況。

很快,這種新穎的形式獲得了聽眾的喜愛,廣告投放又開始增加。羅納德還把一些紐約的節目,拿到洛杉磯來錄播,反之也把一些洛杉磯西海岸的廣播節目,試圖引進紐約,和邁阿密。

雖然只有幾家小電臺,都侷限在大城市裡。但是羅納德也在按照大玩家的做法,儘量做到資源共享。做不了大辛迪加,也可以做一個小的辛迪加……

另外,pb電視臺,收購的一些海外的節目,羅納德也向海倫的父親,爭取到了電臺的播放權。

比如海倫剛剛完成的拍攝華國的歷史紀錄片,在pb播放過一輪以後,也會在這個電臺播放聲音版本。

“李先生……”電臺的人都出來歡迎這位新老闆。

“你們好,我帶來了披薩外賣和冰淇淋,可樂……”羅納德用點小恩小惠,收買一下員工的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