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你們這些影評人完全不懂,麥吉利斯那是在看著攝影機後面的我……”羅納德笑眯眯的把.和3顆星的影評看完。
羅納德現在已經不輕易為影評發火,他記得老師斯科塞斯說過,影評人就像是騎兵,在導演和演員在戰場裡戰鬥的筋疲力盡的時候,他們輕飄飄地過來收割戰果。
不過羅納德更喜歡的一段評價來自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調查委員會專家,理查德·費曼的書裡的話。他買了一本剛出版的自傳“別鬧了,費曼先生”看,難得有物理學家的文筆這麼好。
費曼在書裡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段話,所有的創作者都不用太把評論家的話放在心上。
如果他們有創作能力,肯定自己去拍電影了不是。羅納德還記得羅傑·艾伯特就幹過剝削片的編劇,票房不佳才去當影評人的。
作為紐約人,羅納德更加看重紐約影評人對自己的電影的評價。還記得自己處女作問世的時候,也受到了艾伯特的攻擊。最後還是家鄉紐約影評屆給自己正名。
影評屆的泰斗人物,“紐約客”雜誌撰稿的影評人寶琳·卡爾,給自己一個公證的評價,盛讚自己的天賦,這才扭轉乾坤,讓當時的環球加印了一批複製,擺脫了沒有全國發行的窘境。
理查德對自己很細心,把紐約那邊的影評都專門放做一堆,他清楚自己有首週末的第二天看影評的習慣。很早就來公寓裡專門把稿件影印件放好。
羅納德一份份的拿起來看,果然紐約時報,紐約郵報,等等都是一片讚譽。影評人最後都大力推薦觀眾去影院觀看“壯志凌雲”,是陣亡將士紀念日的首選影片。
“嗯?紐約客的影評這麼早就出來了了?”
“是的,寶琳·卡爾女士專門去看了,她連夜就寫好影評,這對她來說可不尋常。”理查德挑出一張,遞給羅納德。
羅納德喜滋滋的拿過來,看看這次老太太怎麼誇自己。
“壯志凌雲的特點是一部超長mtv。
我來了,我擺姿勢,我是英雄……
魁梧的凱莉-麥吉利斯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受僱在聖地亞哥的米拉瑪海軍航空站教授訓練中的精英戰鬥機飛行員;她側身進入房間,懶洋洋的,這樣她就不會壓倒她的合作演員,相對矮個子的湯姆-克魯斯。
他應該是她的學生中最大膽的,當眾調戲老師。
但是當麥吉利斯離開銀幕時,電影是就變成了一個閃亮的同性戀廣告:飛行員們在更衣室裡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毛巾不穩定地掛在他們的腰上。
彷彿男子氣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年輕人脫掉一半衣服的樣子,彷彿自戀是作為一個戰士的全部。
在赤膊上陣的演習之間,有著醜陋的鼻孔的噴氣式飛機起飛的鏡頭,在天空中嗖嗖地飛來飛去,然後降落,同時音軌召喚出世界末日和第二次降臨——儘管我們看到的是訓練演習。
這部電影在賣什麼?就是賣東西,賣雷朋太陽鏡,賣飛行皮夾克,賣本田摩托車,和法拉利跑車!因為這就是製片人唐·辛普森和傑瑞·布魯克海默會做的事情。
這也是著名廣告導演羅納德·讓它發光·李知道如何做的事情。
銷售是他們認為電影製作的目的。其結果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偽裝成電影的的廣告。”
“這?”
羅納德有點失魂落魄地放下了紐約客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