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了”
接著開始拍反應鏡頭。
紅頭髮的攝影助理,換上焦距100mm的特寫鏡頭。小心地把攝影機推近,幾乎貼在演員的臉上了。
攝影指導看了看光線,搖了搖頭:“稍微過了最佳時間,現在直射光線有點強,特寫鏡頭裡臉上的陰影太強,上反光板。”
燈光助理半跪在地上,手裡舉著泡沫反光板,把日光反射到演員的臉上,讓陰影不那麼明顯。同時自己還要小心的不讓自己的手進入取景框,以免穿幫。
“給我一個羞澀的微笑……”羅納德指揮。
“好!action!”
文森特站在攝影機後面,第四次被搭訕。攝影機則把戴·楊的臉蛋收入鏡頭,印在底片上。等待沖洗,翻印,複製,最後被放大在大銀幕上,被萬千男孩看到,成為他們的夢中情人。
“cut!”
這一套拍法,就是羅傑·科爾曼說的:“一主二肩三反應”。是好萊塢的標準工法。先用全景拍一遍,再用過肩鏡頭拍兩遍對話,最後拍幾個特寫鏡頭,加進去做為聽到對話後對方的反應。
就一個優點,拍的快。
電影拍攝枯燥而花時間,每場戲都要重新佈置,演員要補妝,走位,排練,室內戲還有特別耗時的打光環節。
低成本片“搖滾高中”算是拍的飛快,一套好萊塢工法,也過去了1個多小時。
讓演員退場,接下來要拍的,是跳舞的戲。搖滾樂響起,學生們跳起節奏強烈的舞蹈。
其實這個鏡頭,和劇情的關係不大,主要是表現一種搖滾的氣氛。
更重要的是來幾個穿的清涼的美女,跳點漂亮的舞蹈,算是給觀眾吃的冰淇淋。在低成本的青春剝削片裡,這種莫名奇妙的舞蹈,也是一種標配。
舞蹈戲的主角是編舞。舞怎麼跳,怎麼跳的好看,都由編舞的水平來決定。
劇組的編舞是個波蘭裔,叫西亞娜。說話帶著濃重的東歐口音。
“羅納爾多,雖然雷蒙斯唱的是搖滾,但我打算讓學生們跳迪斯科。”
羅納德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羅納爾多就是他自己。“ok,這麼做是什麼考慮呢?”
“迪斯科比較好看。”
劇組沒有舞蹈功底深厚的演員,大量的群眾演員也只能跳些流行舞蹈。相比老式的搖擺舞,正流行的迪斯科人人會跳。
這種舞現在紅的發紫,去年的“週末夜狂熱”,和今年的“油脂”,掀起了全民迪斯科流行。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都是約翰·屈伏塔,他也成了全民偶像,新一代的好萊塢舞王。
“你有兩個身材特別好的美女,應該讓她們在鏡頭前多跳。”西亞娜說道。
“哦,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