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對雲峰和唐雨的印象又好了幾分,甚至多了一點點的佩服,“你們對今天的古典音樂行業有什麼看法?”
雲峰:“……”
唐雨:“……”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一個不好,可是會得罪人的。
蔡昌胤看出了他們的顧慮,笑笑道:“你們大膽暢言無妨,如果古典音樂行業連這點包容心都沒有,那我們這麼多年是白活了。”
聽他這麼說,雲峰和唐雨便簡單表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實際上。
在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只有四位鋼琴家、小提琴家成功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如今一個也沒有了。
在焦慮和衰落的年代,觀眾老齡化,古典音樂行業完全依賴於一小撮藝術家,不管去哪裡,總是那幾張熟面孔。
毋庸置疑,古典音樂的欣賞和演奏門檻要顯著高於其它音樂形式,比起吉他來說,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學習需要更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上的投入,有機會和條件長期接觸古典音樂的人,自然要少上許多。
再者,又有來自流行樂、搖滾樂、電子樂等其它音樂型別的競爭,並且,科技、社會的發展必然帶來更多音樂形式的誕生,古典音樂受到的衝擊只會越來越大。
但……
古典音樂也並非是沒落了,只不過是在年輕一代中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蔡昌胤也知道這些問題。
想要改變現狀,卻不是一朝一夕的。
他的目光落在了雲峰和唐雨身上。
兩人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從事多個行業,粉絲基礎十分龐大,其中大部分都是十幾二十歲的,所以兩人的出現,不是往古典音樂行業注入新鮮血液那麼簡單,而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沒錯,好的東西不會隨著時間而消逝,可是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才能推動它的發展和進步。
說句難聽點的話,藝術家也是要生活的,如果沒有觀眾,又怎樣去賺錢。
“你們還創作有其它的古典音樂嗎?”雲峰和唐雨不知道,他們已經被蔡昌胤看作是在年輕一代中推廣古典音樂的希望了。
“沒有。”
雲峰和唐雨異口同聲。
古典音樂是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西方音樂,有著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又承載著非常厚重的內涵。
哪是那麼好創作的。
講實話,他們的能力還沒那個等級。
況且,時代變了,即便創作出來,味道也會隨之改變。
蔡昌胤心裡沒有失望,有的反而是期望,對雲峰了唐雨道:“我相信,以後還會聽到你們創作的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