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仍顯得擁擠,但卻明顯比八環外好了太多。
這讓林拓不禁好奇三環以內的情況,不過他終究沒有選擇去看,而是在透過窗子看到某棟建築後乾脆地走下地鐵。
……
十分鐘後,林拓出現在了一棟在陽光下顯得燁燁生輝的大樓外。
“國立圖書館……”默默唸著五個大字,林拓眨眨眼,旋即邁步走入其中:
“這裡應該可以幫助我迅速瞭解這個地方吧。”
……
大地冰封,木頭以及一切的纖維就成了奢侈品。
連帶的,紙張印刷的書籍也顯得格外昂貴。
圖書館中自然是有紙書的,卻不多,開放給市民的主要還是“電子閱覽室”。
不過對於林拓來說這樣效率反而更高。
沒費什麼力氣弄懂了那臺閱覽機器的操作方式,林拓找了個沒人的角落,開始檢索、查閱起所需的資料來。
精神力強大體現在閱讀速度上就是快了很多。
一個小時後。
幽靈般的林拓默默走出了“國立圖書館”,有些漫無邊際地遊走在街道上,對這個世界終於有了一定了解:
按照曆法推算,如今這個時代距離“大冰期”已經過去了二百一十三年,整個世界已度過了最初的“資源緊缺”時代,而虛擬技術的騰飛也持續了五十五年。
執政組織仍舊是“最高委員會”只不過去掉了“聯合”兩個字,當初的四國已經完成了融合統一,語言各自得以保留,但官方第一語言則是原本的南大陸通用語。
原本的四國王室則以黨派的形式存在,輪流執政。
整個社會依託於這座大型城市進行,外圍是各種生產資料……開闢出的地下種植基地,工廠區、礦區等都位於郊區。
十五條以地鐵劃分的環路則將整個庇護所切割成大體三個部分。
1至3環為“內環”,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大型公司以及一些場館等等,都位於此處,屬於“精英區”。
4到8環為“中環”,大部分公司、學校、醫院、娛樂場所都處於這部分,這裡也聚集著整個社會最多的“中產階級”。
至於“外環”,指的是8環外至15環區域,處於庇護所社會結構的最底端,聚集著最多的人口,享受著包括光照的最少的資源……
大多數普通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中環”買一套房子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