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這種蠢事他是萬萬不會做的。
……
做完了這件事,林拓心情頗為愉悅地將盆栽與魚缸重新放回了它們原本的位置。
等再次返回書房,低頭俯瞰,藉助“縮放地圖”的能力開始對三批人類進行觀察,欣慰地發現他們已經建立起了城池。
當然,這裡的“城池”還相當簡陋,可以理解為一個大型的營寨。
當初,廢土末日摧毀了發展完備的工業文明體系,導致整個文明大倒退,無數知識傳承斷絕。
廢土的人們只能挖掘,使用舊時代留下的物資,卻已經失去了生產的能力。
即便還有一些人腦海中儲存著一些知識,卻也沒有任何價值。
林拓以前曾經讀過一本書,討論的內容是一個假設,即倘若現代人類文明突然遭遇毀滅性的災難,那麼人類的處境可能無比惡劣。
一方面,適應了現代生活的人類體能已經嚴重退化,更別說狩獵的能力。
另外,工業化時代,每個人才所掌握的知識只是龐大體系的一部分。
例如一個醫術精湛的主刀醫生,一旦失去了種種醫療器械的輔助,失去了藥品與手術環境,丟到荒野中,面對病痛也會束手無策。
所以,在林拓看來,隨著第一代“移民”手中掌握的工具慢慢毀壞,老化,工業文明的痕跡將會在接下來幾代人中徹底消失殆盡。
人類必須重新開始從大自然中取材,從頭開始,重建文明。
當然,即便如此,相比於從猿猴慢慢進化來的原始人而言,這仍舊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起碼,他們已經掌握了成體系的文字、語言,懂得分工合作。
甚至於,考慮到生存環境的變化,或許慢慢的,他們的容貌、膚色都會改變。
生存於北方寒冷之地的人們需要儲存熱量,而直面光照的南大陸生命則需要更好的散熱……地理環境的差異遲早會將這些原本同源的人改造成不同的族群。
“還真有些期待。”
林拓將藤椅搬來一旁,緩緩坐下,瞟了眼面前飛快變幻的世界,用意念召喚出虛擬面板,並開啟了“執行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