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階級森嚴的開元王朝,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
但在岳家軍中卻是很自然,很深入人心的一件事,他蘊含的意義是;你們為國盡忠,我為你們送終!
嶽鎮是武王嫡長子,披麻戴孝是規矩。
紅袖,白冰兒身為武王府一等大丫頭和嶽鎮一起披麻戴孝也是情理之中。
岳家軍所有士卒都知道,武王府一等大丫頭,其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丫頭,而是未來的武王妃。。
以嶽鎮未來夫人的身份為亡者行孝子事,更代表了嶽鎮對麾下士卒的由衷敬意!
山路雖然崎嶇,但出殯數千人皆是身手不凡之輩,登險山如履平地,不到半個時辰,嶽鎮等人率領的出殯隊伍,便爬上山頂,來到了忠魂山聚義堂。
嶽鎮三人按照規矩在聚義堂前跪下,身後兩千餘人魚貫而入,將手中骨灰盒輕輕放在忠義堂早以備好的祭桌後,一個挨一個的跪在嶽鎮三人之後。
等所有人全部都跪拜在地後,宋貴從挎籃從取出早已備好的三牲貢品,上前一一擺好,上三炷香,燒三張紙後,高聲唱誦祭文。
祭文聲情並茂,催人淚下!
祭文唱誦完畢後,宋貴大聲道:‘請忠魂鼓!’
岳家有三鼓。
忠魂鼓專為亡者送行。
手執鼓槌,敲響忠魂鼓,在岳家軍代表無上榮譽。
忠魂鼓的鼓手人選也有規矩,非地位崇高者,也非功勳顯著者,而是年歲最長者!
上一任的忠魂鼓手無名老卒,戰死大椋山山腳,接任其職的老卒名叫王鐵柱,年七十有一,王鐵柱緩緩上前,表情肅穆的拿起鼓槌,緩緩敲響了忠魂鼓。。
“咚。。咚咚。。咚咚咚。。”
低沉的鼓聲,響徹天地,伴隨著忠魂鼓聲,由嶽鎮帶頭數千漢子一起唱起了岳家軍軍歌;
曾經的少年老成卒,
曾經的老卒忠魂鼓,
那裡的黃土埋枯骨,
那裡的墳塋故人哭,
昨日的故土,今日的他鄉,
今日的他鄉,明日的故土,
何年何月在赴他鄉,
何年何月重回故土,
故土,
故土,
何時,
回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