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玄真玄意一起吃了晚飯。
飯後,玄意還想聽故事,玄真卻拍了拍玄意的光頭,示意玄意自己回房學習佛經。
在玄意略有些失望的眼神中,玄真帶著陸銘走遠了。
兩人的目標,卻正是位於後山的藏經閣。
路上,一邊感慨著這法玄寺的仗義,陸銘一邊掏著玄真肚子裡的貨。
有一點很明確。
這世界的武道,比較複雜。
下三品很簡單,六品也不難,但五品開始到四品,就需要諸多機緣諸多感悟。
外竅大關,武道之意,內外交感,意引天象……
陸銘沒有長輩幫襯,雖然有小遊戲系統在身,陸銘的武道修為一日千里,但來到了五品後,陸銘也確實是兩眼一抹黑,除了知道按照真功不斷開竅外,對五品的其他事情皆是一概不知……
而玄真既然願意教陸銘法玄寺武學,那一些經驗之談,想來更不會吝嗇。
路上,面對陸銘的問題,玄真毫不藏私。
“五品凝竅境,凝的是內外七十二竅穴。”
“但凝內竅的邏輯與凝外竅的邏輯,卻是完全不同的。”
畢竟,體內的竅穴還可以用血氣硬衝破關,但外竅涉及到內外交感,單單只是氣血之力,力有未逮。
“這就需要意了。”
“凝竅之上,是為養意。”
“但養意,得先有意,才能養意。”
養貓養狗卻沒有貓狗……這不是雲麼?
而這世界,可沒什麼雲武道的說法。
“所以武者從外竅開始,便涉及到了‘意’。”
“意可分兩種。”
“其一,兵器拳腳之意。”
劍意,刀意,拳意,槍意。
“這也是當前武者走的最多的路。”
“而其二,便是人之意。亦可稱為人之性!”
人亦有意,意即是意志,也可以叫性格。
善是性,善引佛性,佛性轉佛意。
惡是性,惡造殺性,殺性轉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