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看完奏章後,就把這奏章交給在場的各位大臣傳閱了一番,很快諸位重臣就將這奏章全部看完了。
此時遼皇的行宮大帳裡,陷入了一種詭異地寂靜之中,這時張儉和劉慎行兩人眼色交流了一番,臉上微露出幾絲得色;
而鄭弘節和蕭匹敵兩人悄悄地互看了幾眼,然後兩人臉上露出幾許憂慮之色,但是很快一閃而過。
其中說一下鄭弘節的情況:
鄭弘節由於耶律燕妮在南京被劫持一案,被耶律隆緒罷免了南京留守之職;
但是他蕭耨斤的求情之下,又被起復,任命為臨潢少尹,在行宮內聽用。
他和楊又玄、蕭匹敵及蕭孝先等大臣引為一派,和太子生母良妃蕭耨斤一向關係密切。
這時就見張儉出列向前說道:“皇上,老臣以為您的行宮不宜在南下了,畢竟我大遼已經擅開戰端了,先是奉聖州武定軍不尊朝廷嚴令五申,私下前去宋境打草谷,卻不料宋軍嚴陣以待,導致了武定軍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這次又是皮室軍擅自進入宋境大肆屠殺大宋的邊民,引起了宋軍的強力反擊,造成了三千名武定軍和一千名皮室軍將士傷亡殆盡;
而且大宋悍將種世衡長期率軍和西夏在西北邊境鏖戰,其麾下的大軍久經沙場,戰力彪悍,為宋軍精銳中的精銳,他現在被調任河北路任防禦使,全面負責宋遼邊境的防務,他已經大幅增兵邊境了。
我們現在就算是加上三萬宮分軍,雖然前線已經有了三萬皮室軍和兩萬廂軍,也不過是區區的八萬大軍,想憑此逼迫大宋就範,無疑是痴人做夢。
”
這時劉慎行說道:“皇上,微臣懇請陛下移駕返回南京,莫要再南下了,這純屬徒勞之功;在這裡微臣要彈劾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兼樞密使楊又玄和行宮都部署蕭匹敵兩人,這兩人蠱惑皇上擅自挑起與大宋的戰端,讓大遼徒損國力,讓大遼邊軍枉死於戰火中,讓邊關生靈塗炭。”
這時上京留守蕭孝先也在這時進了行宮大帳,他也剛好聽見了劉慎行的彈劾之言,先是向遼皇請安,然後退坐一旁,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
遼皇耶律隆緒也一時頭大,自大遼和大宋經過澶淵之戰後,宋遼邊境雖然二十一年沒有燃起戰火了,但是大宋已經處於被動守勢之中,戰略主動權一直在掌握在大遼的手中。
遼聖宗耶律隆緒也是一位英主、明君,他完全親政後,仍然將國家大事處理的非常好。不僅鎮壓四方叛亂,征討臨疆,擴大本國勢力。同時還實現了太平之治,將遼國帶入了最為鼎盛時期。
而這時他已經老朽年邁了,但是他還是一股彰顯武功的雄心,在他的內心裡這些年來的文治武功遠邁幾位先祖,這讓他有些飄飄然起來,心裡的野心這幾年愈加膨脹起來,他屢次興兵討伐高麗,一戰就打了十年,迫使高麗和大遼簽訂了城下之盟,那就是高麗每年向遼廷納貢稱臣。
而他心頭仍有一根刺,就是現屬於大宋的關南十縣之地,這關南之地當初屬於幽雲十六州,被石敬瑭獻給了契丹,原為大遼之地。
公元959年,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親征北伐契丹。
這一年四月,柴榮大興水陸兩軍。由於柴榮威名在外,契丹人聞風喪膽,契丹各地的守將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很快,周軍就收復益津關、瓦橋關、鄚州、瀛州等地,共計三州十七縣。
從此,在遼朝的地理名詞庫裡,多了一個名詞,叫“關南”。
關南,站在遼朝角度,就是以在瓦橋關以南,遼朝曾統治過但被周世宗奪走的地盤。
他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奪回這關南十縣,所以他就把這筆舊賬算在宋朝頭上。
遼朝必須奪回關南,不然南京(今北京)就無險可守,誰知道宋朝哪天出了個周世宗柴榮那樣的雄才大略的英主,抄傢伙打上門來。
但是他發現要完成這心願難度挺大的,這不前線和大宋初次交鋒,就連遭敗績,損兵折將,他聽到丞相張儉和遼興軍節度使劉慎行的勸誡,竟也一時猶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