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長著金色羽毛鴿子在隆冬的遼國土地上向南疾飛,它嘴角有些發金綠,看它飛得多麼矯捷呀!這隻鴿子的翅膀特別有力,當它從人們頭頂上飛過的時候像一陣風似的。
它的羽毛藍中帶紫,紫得發亮,泛出耀眼的光芒;它的腳上似乎纏著東西,遠遠地看不清楚。
這隻鴿子已經在空中飛行了很長的時間了,它已經飛到了宋遼的邊境上的一個遼國小鎮上,此時它彷彿是飛得有些疲倦了,困了也乏了吧。
它在天空盤旋了一會,就從天空中俯衝下來,最後落到了一家糧油店的門前。它落地後左顧右盼的神情多十分瀟灑。一雙翅膀緊緊地收在兩側,那鮮紅的腳爪輕輕地走著,腦袋一前一後地像是在打拍子。
地上有不少灑落的粟米粒兒,它一邊“咕咕”的叫,一邊環顧了著四周,直到確定附近真的安全了,才開始低頭吃起來,但它的警惕性很高,不時還要抬頭看看。
它吃飽後,又飛向河邊喝了點水,然後就繼續飛行…。
遼宋的邊境線上向北五十里的遼國境內,有一座遼軍大營。
軍營四周圍起了一道木牆,裡外由兩排樹幹圍成,長樹幹排成緊緊的一排排在外面作為外牆,短的樹幹排成一排樹在裡面作為內牆。
就見兩排樹幹之間架有木板,分為上下兩層長樹幹長出的部分就成了護牆,這時有幾隊士兵在木板上層巡邏放哨,下層則存放這武器,也可以讓士兵休息。
裡面有烏壓壓一片營帳,營帳兩兩相對,營帳的周圍和營區有排水溝。
另有輜重營和馬廄所,皆有重兵把守。
這裡是奉聖州節度使的武定軍的行轅大帳,主將就是武定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全興,副將則是副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劉正毅。
目前宋遼雖然久無戰事,遼國的邊將還時不時、偷偷摸摸地到大宋境內打草谷,當然是打扮成馬匪的模樣,拆分成小隊,化整為零行事,小隊的編制是“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
打仗、打草谷、守營鋪,大家各司其責,保證不亂套。
這不就見一大隊人馬走來,只聽見車馬喧囂,人聲鼎沸,卻進退有序。
這裡離開大宋國境已經有十里之地,而離武定軍大營還有四十里地。
為首的是馬匪裝扮的隊伍,個個都背挎弓箭,腰別長刀,威風赫赫。
後面的場景則是:“馬背上放滿了衣帛器物,牽著的俘虜也有七八百人,大都是年輕女子,也有些少年男子,穿了都是宋人裝束,個個哭哭啼啼”,很明顯,是從宋朝的地界打回來的。
這為首的是一個年輕的漢子,就見他身姿挺拔如勁松,氣勢剛健似驕陽,劍眉下渾如刷漆,一雙寒光四射的眼眸,胸脯橫闊,一看就是一悍將。
他正領兵前行,然後就聽見頭上天穹出來一陣陣雁叫聲,他抬頭一看就見一行大雁正飛過頭頂,一會排成“一”字形,一會排成“人” 字形,匆匆地向南飛去。
就見他迅速從馬背上的箭囊裡抽出三支箭,然後張弓如滿月,一氣呵成,向空中的那群大雁射去;
頓時就聽見淒厲的悲鳴聲,就見天空中跌落下三隻被射中的大雁,天上的大雁頓時散亂了隊形,四散逃離,卻見有尚有三隻大雁在天空徘徊,不肯離去。
這個年輕男子看罷,就想繼續射擊,卻又看見那三隻大雁竟然越飛越低,最後落下來,各自圍著死去的大雁打轉,一邊嚀啄著它,一邊發出悲鳴聲。
馬隊中的許多人圍過來觀看,然後都嘖嘖稱奇…。
那隻疾行南飛的鴿子,正好又從這年輕漢子的頭上飛過,他看到這隻鴿子矯健有力,當即認出它是一隻信鴿,他頓時又向它射去,這隻鴿子比較機靈,好像意識到了危險,連忙躲避疾飛,最後堪堪躲過,但是箭矢射落了它一撮羽毛,身上現出一絲血跡。
他見狀連忙抽箭張弓再射,就見那隻鴿子已經飛遠了,飛出了箭的射程之外。
這時忽然就聽見隆隆的馬蹄聲從南面傳來,就見一隊大宋騎兵追了過來,為首的是年輕小將,只見他頭戴鳳翅兜鍪盔,身著烏錘甲,足穿烏雲皂履。
就見這小將帶著一營騎兵飛奔而來,這遼國漢子有些好奇地看著這隊宋軍騎兵,他倒是沒想到宋軍會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