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柵外有一圈小氈帳,每座小氈帳中有五個士兵,各持兵器構成警衛圈。牙帳南邊有省方殿,殿北約二里有壽寧殿,都是木柱竹簷,用氈布做頂蓋。
木柱用彩繪裝飾,壁衣用錦帛製成,再圍上繡紅帳額。又用繡龍黃布作為地毯,窗子、隔板都用氈布製成,再用黃油絹蒙上。地基高一尺多,兩側的廊廡也用氈布作頂蓋,不設門戶。
在省方殿的北有鹿皮帳,鹿皮帳再往北有八方公用殿。壽寧殿北有長春帳,用柵寨來防範,整個宮帳用四千契丹兵,每天一千人輪番值勤。
警衛圈外面用槍紮成柵寨,到了夜裡,把槍拔出來移到皇帝寢帳周圍重新紮寨。周圍還安設拒馬,拒馬外再設鋪哨,傳遞鈴聲值夜守衛。
有此這是一個佈局森嚴的建築群,又是威儀的帝所,平戰結合的兵營和戰鬥堡壘。
而且宏觀佈局有規制,選材用料體現皇家宮闈的尊貴,都是按定製實施的,而絕非隨意而為。
此時正值冬季,冬季為“冬捺缽”。在廣平澱,在永州東南三十里,原名白馬澱,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餘里,地勢平坦,四面都是沙石,樹木多為榆、柳樹。由於那裡沙子多,冬月稍暖。
(以上捺缽制度內容摘自史料)
此時耶律隆緒在行宮裡坐立不安,這時宰相張儉在一旁侯旨。一旁重臣還有興軍節度使劉慎行,武定軍節度使兼行宮都部署蕭匹敵,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兼樞密使楊又玄。
就見遼聖宗怒氣衝衝地說道:“簡直是奇恥大辱,堂堂的大遼三公主,朕的掌上明珠,竟然被人劫持了,真是貽笑大方,大遼皇家的顏面何存呀?!”
他又說道:“耶律化哥和鄭弘節是幹什麼吃的,連公主的守衛都做不好,簡直是尸位素餐,大失朕望,讓他們鎮守南疆,朕如何放心呀?朕決定擺駕南京。”
這時張儉向前勸道:
“皇上您就不必移駕了吧,這事交由老臣和諜報營主事蕭術信酌情辦理吧,據人來報,公主曾在雄州現身,老臣負責和大宋交涉,讓大宋出面營救;
蕭術信則是盡派精英間諜,暗中前往大宋,和潛伏在大宋境內我朝諜報人員聯絡、接洽,暗中打探訊息;
這一明一暗的營救方式,也是最可靠的行徑了。”
劉慎行也向前說道:“皇上,微臣覺得張丞相的建議是老成持重之策,請您盡納之。”
楊又玄也說道:“皇上,微臣贊同皇上擺駕南京,此次可以責令大宋限期破案,並給大遼合理解釋,並以此為由, 向宋遼邊境增兵,索要瓦橋關南十縣地。”
蕭匹敵說道:
“皇上,微臣贊同楊樞密使的建議,現在大宋皇帝年少,後宮垂簾聽政,帝后互為制肘;
而且微臣和楊樞密使出使大宋時,發現大宋有一曠奇才橫空出世,現在此子年少就心懷經世偉略,創立新學,創辦實業,精通奇門淫巧,發明神兵利器,改革軍制,讓大宋軍隊兵堅器利,軍力大增。”
這時楊又玄又插話說道:“這子尚未禮冠,他寫了幾篇針對西夏的策論,大宋朝廷採用此策略,利用大遼進攻西夏的時機,乘機進攻西夏,結果造成西夏大敗,大宋擴地千里,盡佔河西之地,打通了絲綢之路,頓時大宋的實力大增。”
他又補充道:“現在大宋國勢開始上升,君臣開始提升邊軍的軍力,當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西夏問題;等大宋解決了西夏問題,就會練就大量的精兵強將,大宋和大遼的實力必將發生逆轉。大宋的君臣必將眼光轉向幽雲十六州。我們大遼不可不防。”
而蕭匹敵也贊成說道:“楊樞密使的眼光長遠老道,我們大遼,堅決不可讓大宋滅掉西夏,應當扶持西夏制衡大宋為上,這次皇上移駕南京,並在宋遼增兵威懾,也是給大宋一個警告,表明我們大遼在西夏方面的扶持立場。”
此時張儉說道:“皇上,自宋遼澶州之戰後,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後,兩國已成兄弟之國,已經二十年不動干戈了,兩國也是久享太平。我們大遼維持這二十年來的和平友好局面,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這時劉慎行說道:“皇上,反觀西夏党項之流,歷來狼子野心,反覆無常,時而臣服時而反叛,所以我大遼想以西夏為攻宋的馬前卒,是想當然了,弄不好會被反噬了。再說大宋朝堂已經相當的穩定,宋皇已經十六歲了,登基已經有三年了,並沒有出現帝后不合的跡象。”
宮中的這幾位大臣頓時吵作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只吵得遼聖宗頭大不已,但是也拿不定主意,他覺得兩方的大臣都說得有道理。
此時皇后蕭菩薩哥進了行宮,她看到了吵作一團的大臣們,還有頭大不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
她連忙向前來到遼聖宗的跟前,就問起了事情的緣由,遼聖宗就苦笑著事情的原委一一和她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