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中計退兵,眾人皆是大喜過望,唯有祖大壽麵無表情,尹集見狀連忙上前問道:“祖將軍可是再擔憂皇太極不會上當,派出清軍進城?”
李倧笑道:“那清朝信使不是已經回去報信了嗎?說是後夜會帶清兵入城,到時候只要我等開啟城門,祖將軍趁機在城內埋伏,待到清兵入城之後,便可將落下千斤墜關上城門清兵一網打盡!況且就算是不成,我們也爭取了幾日時間!祖將軍又何必悶悶不樂?”
祖大壽起身輕聲嘆息:“本將只是在擔心朝內的戰況,清兵十萬大軍入關,不知如今情況如何!朝鮮始終是小局是勝是敗與抗清大局無礙,終究得看朝內!”
李倧連忙勸說道:“天朝良將輩出,更有皇上坐鎮京師,清軍定然無功而返。”
祖大壽默然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一連兩日,清軍都在南漢山城五十里之外,毫無動靜,祖大壽便抓緊時間整理守城器械。等到第三天深夜之際,祖大壽與李倧、尹集等人帶著手下將士在城內等候,清軍卻根本沒有派人前來,此時眾人才明白皇太極果然沒有中計,惋惜的嘆息一聲,直到天邊微微亮起,眾人在各自散去。
第二天清晨,城下突然有數千正黃旗清軍騎兵打著皇太極的旗號出現在城下,只見皇太極穿著明黃龍紋鎧甲策馬親自來到城下五里之外。
正當明軍緊張戒備之時,清軍中突然有一騎奔至城下,仰頭向城頭上大喝道:“吾奉大清皇上詔令前來,祖大壽祖總兵可在?”
祖大壽抬手讓明軍收起弓箭,從女牆上露出頭來,向城下清兵喝道:“本將就是祖大壽,兩軍陣前,皇太極找本將有何貴幹?”
“我大清皇上想請祖總兵出城一敘!”清兵道。
祖大壽聞言一愣,城頭上的明更是忍不住驚呼不已。不過遼東軍與東北的清軍往來尋常,倒是也知曉敵酋皇太極對祖大壽十分欣賞,曾經數十次在各種場合誇讚祖大壽。
只見皇太極突然命身邊的清軍後退十餘里,只帶兩名多爾袞、嶽託兩人留在原地。
祖大壽伸手拍著女牆,眯著眼睛與城下的皇太極相對而望。良久之後,才輕聲嘆息一聲,隨即喝道:““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正朔唯有我大明,三本將乃大明總兵官,世受皇恩,豈能與清朝皇帝會面!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休要再胡言亂我軍心,速速退下,否則本將一聲立下,萬箭齊發,定要將你射死於城下!”
“我既然敢孤身前來,又何懼一死,況且祖總兵一世英雄,豈會因此殺我?”清兵哈哈大笑也不氣惱,又拱手向祖大壽道:“祖總兵不願出城也罷,吾皇曾言若是祖總兵不願出城,便要我替皇上傳話。
自大淩河一別後已過數年。我不畏艱苦而來,就是希望與將軍見上一面。至於將軍是歸降我大清還是仍留在大明,絕不勉強,將軍自己決定去留。上次是我釋放了將軍,如借會見之名誘捕將軍,我還憑什麼取信天下之人呢?
這些年將軍雖然屢次率隊與我軍發生衝突,但我知道你是在執行命令,儘自己的職責,我不會放在心上的,請將軍不要懷疑,我在大淩河釋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說我看不清人。現在,將軍應該出城與我相見,證明我沒有看錯你。
如果將軍不放心,我們各帶一兩名親信隨從,在城下五里之外會晤。我這麼做,只是為了自我解嘲罷了,同時也讓將軍的子侄和大淩河的將帥都知道將軍是履行諾言的人!”
祖大壽聞言一怔,隨即離開城頭,不再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