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最繁華之地大多在東邊靠海之處,北方苦寒,南方炎熱,西方則是太過貧瘠,因此大多數生靈都是在洪荒大陸的中東部生存。
支撐起一個教派發展的永遠是教派的信徒,如道門佔據天時地利,又有三位聖人坐鎮。他們在洪荒中東部發展了無數信徒,信徒的構成也十分複雜,人族妖族甚至遠古獸族都有,這些繁複的族群在構成宗門基石的同時,也將各自族群的氣運帶給了宗門之中。其他種族不談看一個教派的繁盛程度,最明顯的就是門中擁有多少人族弟子或是信徒。
收下人族弟子的好處不僅在於能沾到些人族氣運的光,還有便是人族那最令修道者眼饞的香火願力,這是可以直接推動宗門發展甚至個人修行的絕佳靈力,比起許多靈丹妙藥都管用的多。
因此在洪荒東部發展的道門不停擴張,單單是通天教主創立的截教就號稱“萬仙來朝”,又有門下三千玄仙弟子,可謂當世第一大派。
相比起人口眾多的洪荒東部,佛門接引準提二位誕生在洪荒西方的聖人就很是吃虧,西方天生貧瘠而生靈稀少。縱使他們這些年辛苦地跑遍西方四處傳教都招徠不到什麼門徒,二人早有東進之心,只是道門把持東方一向穩固,他們沒什麼機會從道門手中分一杯羹。
玉帝王母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才想到來西方世界做說客。
隨著他們二人架雲從天空中降落,西方須彌山盛景緩緩呈現在了他們眼前。
不同於洪荒西方大地一貫的貧瘠,琉璃淨土一向以繁華之美聞名世間,而正中的須彌山高大巍峨,高達萬丈。大乘佛教認為一切法空,原不相礙,所以芥子雖小,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故《維摩經不思議品》稱:“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所謂“須彌山”之名即是由此而來。
須彌山遠觀已雄峰聳峙,近觀更是華美非凡,山頂的一片廣場之上刻有一個碩大的“佛”字,這個“佛”字是以金磚鋪成,圍繞“佛”字,周圍有團團雕刻精美的金色花紋,再外周又有一百零八尊羅漢神像圍成大圈,諸多羅漢大小一致。每一個雕像都有一丈高下,人們走入其中之時,見到這些身體形態神色皆各有不同的羅漢,心中對佛門的敬畏之情便會不可抑制的湧現。玉帝王母是遍識天上地下諸多珍寶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來雕刻這些雕塑之人鬼斧神工般的手筆。
廣場盡頭是一處大殿,大殿雕樑畫棟,廊柱之上刻畫麒麟、鳳凰、神龍等諸多神獸。大殿四角有四根紅漆桐木立柱,又有青磚鋪地,與廣場上金光璀璨的模樣形成鮮明對比,卻讓人心神霎時間寧靜了下來。
大殿門前掛著一幅金字牌匾,牌匾上書四字“大雄寶殿”,用筆老道雄渾,牌匾旁懸掛了兩盞長明燈,長明燈盞中注滿香油,燈火緩緩燃燒,散發出的香氣也在大殿之前飄散。
“咚……咚……咚……咚……”這鐘聲彷彿是由天邊敲響,卻在人們的耳邊低沉地嗡鳴,整齊而虔誠的誦經聲響徹廣場之上,令人心中頓生膜拜之感。
“阿彌陀佛,二位施主遠道而來,師父師叔令小僧迎接二位施主進殿一敘。”一個面貌清秀的小和尚雙手合十,輕聲誦佛出現在了玉帝王母眼前,雖然佛門宣揚“眾生平等”之說,但是面對二位天地至尊他都絲毫沒有畏怯之意。這小和尚能有如此心境殊為難得,玉帝暗讚一聲,點了點頭說道:
“還請小師傅引路吧。”
“二位請隨我來。”小和尚說話不疾不徐,聲音寧和,緩緩躬身為玉帝王母二人引路。
大雄寶殿極為空曠,四周有諸多雕刻華美的壁畫,而大殿中央立著兩尊佛祖,一人寶相莊嚴,面如滿月,耳垂碩大,他座下是一尊十二瓣蓮臺,正是佛門至寶“十二品功德金蓮”。另一位佛祖雙眉耷拉,衣衫也十分破落,面容愁苦悲憫而與對面那人形成強烈的對比,他手中拎一根枯乾樹枝,看去其貌不揚,但是玉帝心知這雕刻的是準提聖人的先天靈寶“七寶妙樹”。
小和尚並未在大殿中停留,而是直接將他們二人往殿後帶去,走出大殿後,遠遠看到前方有一顆枝幹搖曳的大樹。玉帝王母也是第一次來到這佛門聖境,不由得多看了幾眼,玉帝認出那便是佛門聖樹菩提樹,據說這株菩提樹是與接引準提二位聖人一同降生洪荒之中,深具靈根,神妙非凡。
菩提樹樹影婆娑,樹下是一片生長了許多紫金蓮花的池水,靈氣太過豐盈而四散飄逸池中,一千八百朵紫金功德蓮開落不休,池中金鰲金鯉諸多靈獸來回遊動,玉帝甚至在池水深處隱隱見到有神龍游動的影子,不禁心中一驚,不知龍族是何時與西方佛門有了聯絡的,看來應龍果然沒少揹著自己做事。
就在這時,菩提樹後走出兩個身影,一人渾身寶氣,一人形容枯槁,與大雄寶殿之中的雕像幾乎一模一樣,這正是佛門接引準提二位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