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幾天了,那個書櫃竟然還在原地放著!
陳戒幾天前就貼了便條通知櫃子主人移走櫃子,現在倒好,紙條收走了,櫃子還是原地不動。
陳戒不喜歡招惹是非,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如老話所講: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可這櫃子正對門口,而這過道又如此狹窄,擺在當間連正常開門都是問題,陳戒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
陳戒看得見,陳國剛自然也能看見,只是後者更為注重鄰里關係,他覺得鄰居把櫃子放在這裡一定有其難處,過兩天自會搬走,也就懶得吱聲。
今時不同往日,陳戒對鄰里感情的體會並不像陳國剛深刻,所以他不指望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關係,但大家彼此尊重,井水不犯河水總可以吧?!總不能當不當正不正地把櫃子放在別人門口之後就玩失蹤吧?
陳戒越想越生氣,今天說什麼也要把這個櫃子移一移,但是這件事肯定指望不上老爸,想要處理只能靠自己。
可是晚上回來就10點以後了,那會兒再移櫃子很容易吵到鄰居們休息,所以他當機立斷,決定今天中午就把櫃子的事情解決。但是陳戒獨自一人移動櫃子總是有些吃力,所以他打算叫上高格立一起幫忙。
雖然這二位是樓上樓下的鄰居,但是住了這麼久還沒有彼此串過門,兩個人向來都是電話聯絡。尤其是上次委婉拒絕了高格立想來拜訪的提議後,陳戒就更不好意思上門找他了。
陳戒是歡迎高格立來自己家玩的,但他知道自己老爸的生活習慣,陳國剛把每天的日程定得太滿:
首先每天四小時的看盤雷打不動,接著還要晚上覆盤做總結,同時又要看書,又要傳授陳戒股票技術,還要準備中午、晚上兩頓飯,還要收拾家洗衣服。
雖然陳國剛把體力與腦力勞動的交替進行稱為勞逸結合,但是陳戒依舊十分理解父親這些年既當爹又當媽的不易,哪怕陳國剛現在根本不缺錢,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所以從陳戒內心出發他還是想給父親多一些休息時間的,他擔心家裡一旦多了客人,以陳國剛的秉性又是一頓忙活,招待這招待那的。
久而久之,陳戒也不太願意帶同學來家裡做客了,雖然他本身也沒什麼朋友。
現在,就連陳戒自己也越來越喜歡這種不被別人打擾的簡單生活,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吾也不改其樂,悠哉!悠哉!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陳戒喜歡這種不被打擾的生活,所以也不想主動打擾別人。還好高格立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人,只要叫他,陳戒知道他是一定會下來的。
聯絡高格立前,陳戒必須確定櫃子的主人,他覺得櫃子的屬主應該就是三戶之中的其中一戶,只要打好招呼他就可以擼袖子幹活了,如果主人不想把櫃子移回家裡,至少移到電梯間的過道也行,總不能一直放在自家門口吧?!
敲門之後,陳戒發現自己高估了小區的入住率,他先是敲了701和702的房門,家裡根本沒人。現在只剩704這一戶了,如果這一戶再沒人,陳戒就不用客氣了。
巧了,704還真有人。應門的是位男性,不過他並沒有急著開門,而是在門邊首先問起了陳戒的來意,當陳戒報上自己就住隔壁時,那人才磨磨蹭蹭地開啟了一個門縫。
“什麼事啊?”說話的正是一位年輕男性,看面相不到30歲,聲音聽上去懶洋洋的,看上去有些不修邊幅,他的頭髮有些蓬亂,感覺有段時間沒洗了,一雙眼睛也缺少神采,看上去萎靡不振的,胡茬也在人中兩側野蠻生長著。
開門的時候,他正穿著一件深藍色的二股筋背心,下身穿著一條黑色短褲,兩條腿看上去光滑纖細,一根腿毛都看不到,這雙腿要是換給女孩子倒是合適,對於男人來說就顯得弱不禁風了點。
可能是不著太陽的關係,他的面板缺少血色,看上去有些慘白。他的腳上踩著一雙人字拖,左腳的大拇指此時正緊緊扣著鞋底板。
陳戒打量著他,心裡忍不住地搖頭,心說你一個祖國大好青年怎麼把自己搞得跟個廢人似的?
陳戒對長輩習慣使用敬稱,總會下意識地稱呼聲“您”,不過看到這位主兒的邋遢樣子,陳戒的“您”字剛到嘴邊就有一種拉不開栓的感覺。
“麻煩問一下,這個櫃子是您家的麼?”
“是不是我們家的跟你有什麼關係?”鄰居的回答沒有絲毫的客氣。
人和人總是互相馴化的,聽到這種回答,陳戒突然想起了老爸經常提起的遠親不如近鄰,心裡不禁冷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