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後,陳戒和高格立正在校園裡緩步行走著。陳戒看出高格立好像有心事,便問:“想什麼呢?說來聽聽。”
高格立咂了咂嘴,有些為難地說道:“我今天被何老師煽動到了,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但是上次咱倆就是因為聊這些鬧得很不愉快,我有些猶豫到底要不要說。”
陳戒聽懂了高格立想要聊什麼,無非還是未來規劃的問題。
上次聊得不愉快主要因為陳戒只考慮了可行性的問題,但是經過最近一段時間,他已經逐漸想明白了這個選擇的意義,他已經不擔心再會聊得臉紅脖子粗了。
“沒事,今天咱們心平氣和地聊,想說什麼就說吧。”
“嗯。”高格立點了點頭。
“其實我還是覺得以你的學習能力做點什麼不好呢,哪怕不像何老師說的那樣去做個數學家,乾點別的也行啊,為啥非要走你跟我說的那條路呢,總覺得沒把你的價值發揮出來。”
陳戒見他這麼關心自己,突然有點心生溫暖,笑了笑道:“咱們往深想這個問題,就拿數學家來說,研究出了新理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應用唄。”
“應用就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快樂,對吧?但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所以物質層面的改善是一定要反映到精神層面上才算最終達到目的。如果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半天,卻無法體現到精神層面的話,那這種改善的意義在哪裡?說白了,就是老百姓雖然富裕了,但到頭來發現富裕了半天結果還是不快樂,那富裕的意義又在哪裡?”
其實在陳戒看來,富裕和快樂本身並沒有必然聯絡,孔夫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就算過得窮困潦倒,每天還不是樂呵呵的?大數學家高斯的父母也是窮人,但也不妨礙他在數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嘛!
之所以現代人把富裕和快樂掛鉤,這背後有很多複雜原因,只不過現在還沒聊到這裡,所以陳戒也就沒有多做說明。
高格立想當然地答道:“生活改善了人當然就快樂了,很自然的事情吧。”
“不一定。”陳戒搖了搖頭。
“你家放在同齡人裡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了吧?否則也不會中考一完就馬上在新民苑租了房,條件一般的家庭就是再重視教育一般也只是會在高三衝刺的時候住進來。你老爸有眾人豔羨的工作,但還不是中年白頭?你們家的生活改善了,但是你爸快樂麼?”
高格立心說要不是因為家裡之前的股票損失,老爸的壓力肯定遠比現在小得多,他不太贊同陳戒這個說法。反駁道:
“我爸不快樂還是因為家裡積蓄不夠多,我們家的物質條件根本算不上改善,頂多算是勉強維持。”
陳戒則是回道:“我覺得你爸的不快樂與其說是因為積蓄不夠多,倒不如說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擔心被淘汰,擔心當前這種現狀不能維持,如果確定性的預期很高的話,他肯定會比現在開心得多,你信麼?”
“所以我才說生活改善了人自然就快樂了,不矛盾呀。”
“你沒明白我的意思。”
陳戒繼續道:“叔叔不快樂的來源不是物質多少的問題,而是危機感的問題,是危機感中夾雜的焦慮與不安讓他不快樂,而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感受。如果他感受到的不是危機感而是安全感的話,就算日子過得平淡一些,他也會開心得多。”
“可是人只有處於危機感當中才有奮鬥動力不是?溫水煮青蛙,人在舒適區呆久了是很容易喪失競爭力的!”
“那為什麼你會害怕喪失競爭力呢?”
“這還用說,喪失競爭力就會面臨淘汰,一旦沒有工作,吃飯都成問題,這是關係生存的根本大事啊!”
陳戒趕忙擺擺手道:“先別這麼著急就直接把喪失競爭力跟生存掛鉤,如果只是想活下來方法有很多,比如像你說的回到鄉下種地,叔叔的話回到學校當一名計算機老師也可以,甚至拾荒也是一種生存方式,而且據我所知,拾荒的收入其實不比白領低。”
高格立睜大雙眼道:“不是吧?你讓我老爸去撿破爛?!虧你說得出來。”
“不偷不搶的,拾荒怎麼了?!在垃圾分類沒普及的情況下,拾荒對環境的保護意義是很大的。”
高格立回敬道:“說的好聽,你怎麼不讓你老爸去撿破爛啊!”
陳戒笑道:“哈!你的情緒總算到位了,你嘴上說自己不喜歡戴有色眼鏡的人,其實不也一樣在用有色眼鏡看待拾荒的人麼?”
“好好好。”高格立說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