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劍橋五傑一網打盡,換取進身之階,艾倫威爾遜可沒有這麼想,他又不是很拮据。如果能換取一定的上升空間當然是最好不過,但考慮到年齡,這種希望似乎也不太大。
他這麼現實的一個人,在沒有看到收益之前,是不會做這種具有風險的事情的。
所以對於劍橋五傑這批蘇聯克格勃歷史上的傑作,他目前只是想要單純的接觸一下。
他和菲爾比唯一的交際就是英屬印度生活過一段時間,只能從這方面想想辦法了。
回到倫敦之後的艾倫威爾遜,其實心裡也很複雜,英國公務員體系當中反蘇自然是政治正確,像是劍橋五傑這樣對蘇聯有好感的人非常稀少。
他的想法則是比較特殊,反蘇是為了切身利益,但在反蘇的同時,他還同時反美。
戰爭結束之後,日不落帝國似乎必須為美蘇兩國讓位,可此時此刻嚴格來說還不算日落,只是已經黃昏來臨,在這個過程當中,英美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什麼特殊盟友。
在日不落帝國的解體過程當中,美國和蘇聯其實是一樣的,甚至在殖民地問題上,美國對大英帝國的解體,比蘇聯出力更大。
戰後蘇聯損失了海量的人口和財富,就算是想要做什麼,短時間內也有心無力。消化戰後的東歐影響力尚且需要時間,還不是六十年代之後和美國互相抽嘴巴的不可一世。
所以戰後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大英帝國毫無疑問會直面美國的壓力,在殖民地方面,英國和法國是盟友,短期內是抵抗美國的壓力,而長期則是面對美蘇兩國的壓力。
在談話結束之後,艾倫威爾遜邀請菲爾比下班之後,找個地方喝一杯。這個提議沒有遭到拒絕,菲爾比爽快的答應下來。
“那我先走了,等到你下班了我們再見。”艾倫威爾遜和菲爾比握手道,“你也知道,在英屬印度有公務員經歷的人並不多,我剛回到倫敦有些事情還比較陌生。”
“我十分願意幫忙。”菲爾比同樣友好的回應道,“就像是你說的,有朋友幫助是好事。”
等到艾倫威爾遜離開軍情六局總部大樓,菲爾比才收斂了笑容,沉思片刻才離開。
菲爾比和其他成員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他的其他朋友或多或少對蘇聯都有著理想化的想象,可在情報部門工作的他,對蘇聯並沒有美好的幻想。並不認為這一個一切重新開始,建立一套嶄新制度的國家,就能夠解決目前的所有問題。
菲爾比認為,一個國家剛剛建立面對種種困難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對於整個人類而言,多一種選擇總比只有一種選擇要好,就像是英國有保守黨存在也有工黨存在,把視野放在全世界當中,人們願意選擇那一種體制都可以。
雖然為蘇聯服務,菲爾比卻沒有其他人對蘇聯單純的美好幻想,這也是他作為劍橋五傑當中,破壞力最大的成員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