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英公務員> 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 (2 / 2)

如果法國可以稍微讓步,一個比英聯邦更緊密的法蘭西-阿爾及利亞邦聯就有足夠的可能徹底壓倒英國和德國,成為歐洲的領袖,歐洲會在法國的領導下走向統一,而不是法國和德國為了領導權爭論不休,還要被國力已經不行的英國攪合。

但在殖民地問題上,最可信的還是葡萄牙人,一直到本土爆發革命才算是對殖民地放手。

荷蘭開始偷偷摸摸的為分治做準備,艾倫威爾遜不但知道,就是他站在荷蘭人的角度上進行謀劃的,什麼荷印聯邦?那是什麼東西,就算是真的成立了又有什麼意義?

“根據我們和法國人的協議,我們要全力支援法國人在越南的統治。”傑拉德·愛德華點頭,他也能看出來法國人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是認真的。

戰後英國與法國商議,法國支援英國在亞洲地區恢復其他殖民地,而且英國從越南南部撤出,把越南全部讓給法國管理。

“我能看出來法國人是認真的,不過法國本土太遠了。戰爭的走勢還要和越南的北方鄰居聯絡起來。”艾倫威爾遜聊了一會,酒有醒了的趨勢,“如果美國扶持的那個笨蛋戰敗了,法國在越南怎麼堅持也沒用。我沒什麼建議的,臨走之前炸燬一切現代設施,電廠、鐵路、港口通通摧毀。”

這也是法國人以後在非洲的態度,只不過越南的事情在後期有美國接手了,法國就不用做的這麼絕。

法國人還是過於死板了一點,要是換艾倫威爾遜,直接就把明朝的強制同化搬出來。其實用剃髮易服概括更加準確一些,其實明朝在佔領越南的時候,大概實行的就是這套政策,從衣冠入手進行強制同化。

明朝這麼幹不出名的原因就簡單多了,罵別人簡單,自己罵自己是需要勇氣的。

但作為一個英國人,艾倫威爾遜會如實的把這種事情寫進歷史書的,至少從挑撥越南和北方鄰國關係的角度也應該這麼幹。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種關係還用艾倫威爾遜挑撥麼?鬧翻是早晚的事情。是哪個國家在日內瓦會議上和法國人談,最後談出來南北分治讓北越接受的?你是越南人你怎麼想?

反正英國曆史上幹過一次類似的,最後以慕尼黑陰謀名留青史。

反正艾倫威爾遜竭力讓傑拉德·愛德華相信,他的想法絕對沒錯,不信就等著印巴分治,“印巴分治一旦內戰,千萬不要封鎖訊息,一定要讓馬來亞的人知道。它死五十萬,我們就在報紙上說一百萬,反正印度那地方的統計資料就圖一樂,我們翻倍了才是真實數字也說不定。”

“可一些追求獨立的領袖跑到爪哇,我們總不能派兵去打。”傑拉德·愛德華為難的道,“我們在馬來亞抓這些人都什麼困難,更別提去爪哇了。”

“這就只能用一些不上臺面的手段了。”艾倫威爾遜開動自己的頭腦,最終什麼都沒對傑拉德·愛德華透漏。

他要和在北羅德西亞的米哈伊洛維奇談談,藉著自己幫忙的電報玩種族清洗?現在兩人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他要求這些南斯拉夫人派點人幫忙不過分吧。

在這個時候,目前為止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律師拉德克利夫勳爵已經從倫敦出發,在拉德克利夫勳爵出發之前,蒙巴頓總督正式公佈了分治方案,確立了英屬印度獨立的原則印巴分治。

尼赫魯和阿里真納同時得到了訊息,但實際上阿里真納早已經為此進行準備了。對印巴分治、進而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基斯坦,以真納為首的穆盟自然是贊同的。這實際上也是真納一生的奮鬥目標。

但尼赫魯不同,在尼赫魯看來,國家的分裂即是災難。而蒙巴頓則認為,印度為了獲得獨立就不能不承受這種代價。他還認為統一未必就好,印度教徒和和平教徒激烈衝突的現實也無法做到這一點,印巴兩國可以各走各的路、各過各的日子。

“真納不同意和印度教徒在一個國家當中,尼赫魯先生想讓我怎麼辦?告訴倫敦進行全國總動員,把穆盟鎮壓下去,然後交到國大黨的手中?”蒙巴頓將軍淡漠的看著尼赫魯道,“你覺得這樣現實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