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就是不加掩飾的找外援正題,表示他現在正談一項處在絕密的談判,涉及到歐洲電影市場的整合,希望大英國寶趕緊給自己補補課,省的在正式會議上聽著法國人大放厥詞,自己只能從一邊附和。
時間已經到了冬季,費雯麗在美國買下的房產中,英格麗·褒曼也在,費雯麗才來美國沒有多久,其實對電影行業的一系列標準,以及好萊塢的從業規範也一頭霧水。
正好英格麗·褒曼也在,費雯麗先讓英格麗·褒曼保密之後,才提及了這件事,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整合歐洲電影市場?”英格麗·褒曼眼睛一亮,她記得好像在新德里,兩人歡好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確實提過歐洲電影市場要整合,才能提高電影演員待遇。
這個男人還真的做到做到呢,英格麗·褒曼忍不住心中喜悅,但考慮費雯麗的心情,在喜悅的同時還開口道,“太好了,如果這件事能成,歐洲電影的演員們待遇就能提高不少。”
“是啊,如果各國都封閉自己的電影市場,那確實是沒法和美國電影市場相比的。”費雯麗點頭,現在的費雯麗也只是把歐洲電影市場整合,和美國電影市場做對比。
她現在還想不到,過幾年美國電影市場就會迎來一波重創,還和他的好弟弟艾倫有關。
兩個外援馬上在保密的情況下,開始把一些標準寫進電報發出去,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則詢問在業內的朋友,尤其是凱瑟琳赫本,作為最資深的女演員,對好萊塢的各種情況都非常瞭解,自然是重點的請教物件。
其實也不能說是請外援吧,費雯麗是英國人,英格麗·褒曼是瑞典人,兩個人都是歐洲人,涉及歐洲電影市場整合的事情,怎麼能夠說是外援呢,內援才對。
在費雯麗和英格麗·褒曼沒有回信之前,艾倫威爾遜也在抓耳撓腮,力圖證明自己也懂電影,至少懂一部分。
“不能什麼電影都放出來,我們都知道任何行業,最為精品那部分都是少數。不能所有成員國任何一部電影出來,都放在院線當中讓各國的公民來看。”另闢蹊徑的艾倫威爾遜,表示不能放所有電影投入市場。
“這樣看來英國的意思是進行電影審查制度?”尼諾貝特朗皺著眉頭反問道。
“審查是獨裁國家做的事情,我們英國的態度是避免爛片充斥市場。而且每一部電影都投入院線根本不現實。”艾倫威爾遜矢口否認要建立審查制度,雖然實際上就是,“我們考慮是否頒佈許可證制度,必須是正規電影公司製作精良的影片,才有進入院線的資格。”
現在艾倫威爾遜才發現,在印度出現的那套許可證制度真是一個好東西,還可以用在電影行業上面。投入院線的電影所在公司,必須先透過市場證明公司的實力。
這一天艾倫威爾遜總算是,透過許可證話題和尼諾貝特朗做到有來有回。
之後大英國寶和北歐女王的外援電報就到了,艾倫威爾遜用了好幾個小時的挑剔目光,找到了一條可以內涵美國,又可以裝專家的內容。
在最後關於電影市場整合的會議上,艾倫威爾遜火炮全開,義正辭嚴的道,“歐洲的電影市場必須具備包容性,絕對不能和美國的電影市場一樣,出現垂直整合的情況。那就是壟斷,不利於歐洲各國的文化交流,我們明白法國是電影強國,但是也要給像是丹麥、瑞典這樣國家的電影人一個公平的機會。”
現在美國各大電影公司掌管各地影院,這種經營方式被稱為垂直整合,比如米高梅和聯藝都有自己的影院,或者華納與哥倫比亞聯合開辦影院,但只放這兩家公司的影片。
此話一出,被點名的瑞典和丹麥代表都點頭,似乎在感激英國人幫助他們國家說話。
尼諾貝特朗和巴黎聯絡了之後,也認可了英國人的意見,反正法國是電影行業的起源,到現在也是歐洲的電影強國,就算是答應了英國人的意見,也不會對法國強勢的電影產業造成衝擊。
英法兩國在整合電影市場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其他國家自然是沒有理由反對。
本次布魯塞爾會議終於是有成果了,雖然在殖民地問題上成果更大,但卻不能公佈,用電影行業的整合來掩蓋殖民地問題,對各國公民都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