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這種東西是存在真正的雙贏的,在這個時候,艾倫威爾遜倒也不是特別悲觀。橡膠資源和錫礦,蘇聯其實都有替代品,在礦產資源上,蘇聯那樣的國家,可以說不缺乏任何礦產,這當然也包括錫礦,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豈是浪得虛名?
至於橡膠資源,這就完全是受困於先天條件的原因了,典型的高緯度之痛。就如同蘇聯永遠不可能在芒果產量超過美國一樣,因為蘇聯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讓芒果這種熱帶水果紮根。
橡膠領域本也是如此,不過不同的是,人工不能合成芒果,但合成橡膠的技術已經出現了,恰好,這正是蘇聯的強項。
從軍事機器上來說,當今蘇聯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猛獸,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資源,擁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在工業上擁有十分廣泛的用途,例如製造密封材料,各種輪胎和減震設施等。
蘇聯作為一個高緯度國家,其工業體系十分發達,二戰期間,蘇聯製造了大量的武器,這無疑需要大量的橡膠資源,而且橡膠製品會發生老化,無法像鋼鐵那樣,回爐後重新使用。那麼問題來了,蘇聯是一個相對孤立的國家,而且蘇聯的大部分國土都處在高緯度地區,根本沒有天然橡膠這一資源,而且當時熱帶的許多地方都是歐洲的殖民地,蘇聯發展工業的橡膠就必須突破這個不利局面。
透過技術進步來防止被卡脖子,這樣的舉動艾倫威爾遜倒是不陌生,防止被卡脖子又不獨屬於蘇聯,某大國也經常這麼號召。
橡膠樹割開後,樹汁凝結的未加工品稱為生膠,而蘇聯作為高緯度國家,天然生膠基本依賴進口
事實上,蘇聯十分缺乏天然橡膠資源,正因如此,早在二十年代,也就是蘇聯剛剛誕生不久後,他們便開始了對合成橡膠的研製工作。早在一九三一年,蘇聯就已經成功合成了第一批實驗產品丁鈉橡膠。
這個領域蘇聯走在美國和德國的前面,是合成橡膠領域的絕對龍頭。到了四十年代,蘇聯埃裡溫合成橡膠廠用本體聚合首次生產出了氯丁橡膠,氯丁橡膠分子中含有氯原子,正因如此,其抗氧化效能優良,而且耐油、耐溶劑、耐酸鹼性強,最重要的是其不易燃,著火後能自熄,這也是蘇聯在戰時生產的唯一一種耐油橡膠,這種橡膠被廣泛使用在蘇聯軍工業的各種密封材料和防火材料上。
從技術上,因為蘇聯是人工合成橡膠的龍頭,大英帝國已經不具備卡蘇聯脖子的可能。那麼既然沒有卡蘇聯脖子的能力,就要換一套辦法,用廉價的橡膠,佔領蘇聯的市場,恰好英屬馬來亞就具備這種條件。
在報告中,艾倫威爾遜闡述了關於用錫礦和橡膠開啟蘇聯市場的必要性。表明卡脖子已經沒有意義,大英帝國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可能的儘快恢復國力,美國市場是最重要的,蘇聯市場則是僅次於美國市場最重要的市場。
在報告當中,艾倫威爾遜還以拿破崙的大陸封鎖舉例,表明所謂的封鎖是沒有意義的。當年拿破崙到達柏林,號令整個歐洲拿出大陸封鎖令,一時間英國工業風聲鶴唳,但最後的勝利者是誰呢?
蘇聯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目前消減蘇聯的敵意防止歐洲再次出現戰爭。對目前的大英帝國是有利的,還可以透過和蘇聯的貿易儘快恢復國力。
既然蘇聯現在希望購買羅羅發動機,那麼英國完全可以趁機提出要求,要求蘇聯開放市場,讓馬來亞的錫礦和橡膠,可以無障礙的進入蘇聯。
“如果不一次性的購買大批次的發動機,或者買斷專利,那麼這一次的交易就沒有價值。本次談判的主要問題是,蘇聯對智慧財產權的漠視,認為智慧財產權是帝國主義剝削世界的一種武器,所以必須加以警惕上當受騙。”
斯大林抑揚頓挫的閱讀著艾倫威爾遜的報告,臉上的表情非常有意思,然後看向貝利亞道,“這個英國人對我們的國家似乎很是瞭解麼?”
“斯大林同志,我會著重調查。”貝利亞面色嚴肅的保證道,“挖出帝國主義潛伏的人民公敵,這是我的責任。”
“倒也不是特別的急迫,當然我們都知道哪怕是英國那種無能的官僚集體,偶爾也會出出現一兩個有用之人。至少可以證明,交易還是可以繼續的,祖國的天空需要人民空軍來守衛,這一次的交際至關重要。”斯大林定下了這件事的走向,“分化帝國主義,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一方面目前艾德禮首相的態度並不極端,至少比那個鬥牛犬對蘇聯的敵意小很多,另外一個方面,英國目前的國力全憑藉過去的積累,長久之後殖民地是不可能繼續存在的,主要敵人還是美國,當然我們絕不能公開說明。”
“現在這個世界,主要搞定了美國,就搞定了一切,一切的問題就都不復存在了。”
“儘可能的阻止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包圍網形成,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延後,更何況這筆交易我們並不吃虧,祖國的錫礦集中在遠東地區,合成橡膠的成本也遠高於進口,我們當然不能放棄本身的資源和技術,已被不時之需,但如果帝國主義要出售絞索?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