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和艾倫威爾遜不同了,他可是連金佛都收了,黃金不黃金的倒是不重要,主要他在英屬印度時間長了入鄉隨俗,非常尊敬佛教……
不過在客人到來之前,他還是百忙當中,關心一下別的事情,給研究鏈黴素的美國公司發電報,電報中明確了次大陸的優勢,多種族混居,是最好不過的藥物試驗場地。
次大陸缺醫少藥,人們在疾病和貧困當中苦苦掙扎,而美國國內進行藥物試驗,一旦出現副作用,醫藥公司可能會面臨鉅額的罰款和索賠,非常的得不償失,而在次大陸就完全不一樣了。
正如之前所說的缺醫少藥,把藥物試驗定在英屬印度不但不擔心罰款和索賠,反而是做好事,為了數億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乃是一樁善舉。
艾倫威爾遜在電報當中,列舉了一系列的原因,證明了沒有任何國家比英屬印度更加合適,英屬印度比那些國家都強,尤其比過於同質化的東亞國家強,行文口氣非常之驕傲,滿滿都是我們印度太厲害了的語氣。
當然這個藥物試驗麼?各大藥企既然節省了如此多的成本,總要花費一些人事費用。除了給參加藥物試驗的個體之外,艾倫威爾遜很直白的表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資訊社會最珍貴的就是資訊,他幫助包括但不限於美國藥企,節省了如此大的成本,得到一些補償並不算過分。
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了,美國企業在國內作威作福沒人能管。世界大戰都已經打了兩輪,美國已經要引領世界了,還在國內頂住壓力展開藥物試驗?這也說不過去。
在客人到達新德里之前,艾倫威爾遜只做兩件事,一件事是製造既成事實,同時放話非暴力不斷撩撥還在裝死的國大黨,另外一件事就是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藥企,談及英屬印度在製藥領域為全世界做貢獻的可行性。
要知道英國在製藥領域也是不差的,現在不是隻剩下金融業的二十一世紀。大英帝國在眾多領域仍然是響噹噹的存在,也包括製藥領域。
柳葉刀知道吧,英國的!柳葉刀始於托馬斯·威克利於一八二三年創辦的國際綜合醫學週刊《柳葉刀》。哪怕就是幾十年後,生物製藥領域也算是英國所剩不多的產業了。
英國作為第二大生物技術基地,生物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的地位,又非常強的知名度和科研中心。
在某一場病毒蔓延之前,對付傳染病的排名中,美國第一英國第二。
這當然是有道理的,在生物製藥領域,確實是第一和第二,但只服務於金字塔頂尖少數的醫療,實在不是大流行的對手,更別提我大英和大美自有國情在此,反智者眾……
只要這些藥企拿出和研發成本相比象徵性的費用,艾倫威爾遜就願意為這些藥企開後門。在哪造福社會不是造福社會?
得到了新藥的艾倫威爾遜,直接把凱瑟琳赫本發過來的國際包裹,轉送到了阿里真納手上,便開始專心致志的等待北境客人們的到來。
不管國大黨還沒有正式表態,關於不丹錫金尼泊爾的代表,即將到達新德里的訊息,已經成了現在印度人最關心的事情,男人就是這麼簡單,鍵政、女人,這是大多數男人的共同愛好。
這三個印度北方的小國要過來談及次大陸未來的會議,讓很多人把期待的目光放在了,一直爭取印度獨立的國大黨身上,這麼重要的場合,國大黨不參加是不是不太合適?
一些報紙對國大黨遲遲不表態表達了不滿,進而更進一步的懷疑國大黨的領導力,能否在英國人離開之後,肩負領導次大陸的重任。
不必諱言,這些懷疑的聲音中,經常冒充印度人發表文章的艾倫威爾遜,就是聲音最響亮的那個?他甚至已經寫好了,直指國大黨領袖甘地本人的領導力稿子,國大黨才最終表示要參加這一次的會議。
“真是太可惜了。”看著手中的廢稿,艾倫威爾遜扼腕而嘆,這個內涵甘地非暴力的稿子,看來是失去作用了。
四月初,不丹錫金尼泊爾的代表團到達新德里,休假歸來的蒙巴頓總督表達了對客人的歡迎,新德里市區張燈結綵,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陛下來了呢。
今日新德里報紙的版面,都被三國代表團所佔據,熱情的印度人表達對這些客人的歡迎。
“你看國大黨那些人的臉色,太好笑了。”巴倫爵士小聲對旁邊的艾倫威爾遜,表達對國大黨眾人的譏諷。
“露出來的笑容怎麼這麼勉強?”艾倫威爾遜同樣一臉壞笑道,“應該藉由一些場合讓這些人明白,我們想要調理他們,哪怕是現在也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