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頓從年齡上來說也不過四十七歲,丘吉爾其實對他來說是上一個時代的政治家,是和他的父親同時代的人物。
兩人的關係非常好,蒙巴頓上大學的時候,已經是國防大臣的丘吉爾還幫助他進行辯論,幾乎就是忘年交的關係。自然而然丘吉爾要是這麼認為,蒙巴頓就不能不同意了,他不能傷了這個老人家的心。
更何況在戰爭時期,作為首相的丘吉爾誰蒙巴頓多有照顧,不能因為丘吉爾現在不是首相了,他就對對方不尊重。
“緬甸那邊的本地領導人是昂山吧?”關鍵時刻,作為東南亞盟軍總司令的經歷,還是讓蒙巴頓想起來了緬甸的事情,“他也能做緬甸人的領袖?”
“是緬甸人的選擇。”艾倫威爾遜聳聳肩,昂山本人在戰爭期間有和日本人合作的經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不過麼,大多數東南亞的國家其實對日本沒有惡感,本身就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連自己的國家都沒有,自然也就不是反侵略戰爭了,和中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甚至因為中國是同盟國的盟軍,東南亞當地華人也作為引進位制衡本地土著的族群存在,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很討厭華人,這是事實,沒什麼可避諱的。
“好吧,那我就和尼赫魯看看能不能把這件事解決,讓仰光那邊說一聲,能不能讓昂山過來一趟。”蒙巴頓最終同意了,不過主動去緬甸是不可能的,他可是印度總督,能調解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還主動去仰光?
“我馬上給伯吉斯發電報。”艾倫威爾遜點頭答應,只要總督同意就好,至於羅興亞人的問題能不能解決,管他呢?誰要解決問題了,只不過是給總督找點事情做。
同樣艾倫威爾遜也有自己的事情,同樣和英屬印度的未來有關,同樣非常的重要。
涉及到的是未來印度的經濟版圖,很簡單,印度獨立了,現在大英帝國的一切就都歸印度人所有,當然私產印度政府可能不會沒收,但是重要產業呢?
誰能保證尼赫魯不會想方設法的耍陰謀,用手段把英國人寶貴的財富弄到手?
所以這件事應該避免,要交到信得過的人手中,一方面是套現,一方面是和印度目前的富豪階層形成利益關係,增加一層保護傘。
如果尼赫魯最終下手,受損的首先是這些印度本地的鉅富,然後才是英國。如果不下手更好,總之怎麼算都不算太虧。
比爾拉家族就是艾倫威爾遜選擇的目標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爾拉家族靠經營黃麻、棉花等商品的出口和鴉片貿易,財產由兩百萬盧比增至一千萬盧比。戰後向黃麻棉紡工業投資,三十年代向製糖、造紙等工業投資,形成財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爾拉家族又向機械、煤礦等部門投資。現在資產已經到達兩億盧比。
按照匯率來計算,比爾拉家族其實比總督還要有錢,更不要提塔塔家族。
塔塔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塔塔贏得鉅額利潤,戰後在發電、化工、機械、油脂、水泥以及金融等行業中相繼建立一批企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塔塔父子公司透過其經理行已控制二十二家公司,壟斷性財團業已形成。
比爾拉家族和塔塔家族,以及遍佈次大陸,處在各行各業中的印度富豪,都接到了巴倫爵士的邀請,準備來到新德里,看看英國人到底要做什麼。
印度短暫的冬天又過去了,短暫的幾乎艾倫威爾遜都沒認為他來過,公寓天花板上一架電風扇正在轉動,但卻慢得如在夢幻之中。
窗上安著金屬框紗窗,紗窗外是一個熱帶花園,數條小徑縱橫其間。種滿了歐洲莢竹桃,棕桐樹。寂靜異常。花園中沒有一絲風,屋內十分陰暗。
空闊,寬敞,仿金製品。一架鋼琴。吊燈關著。擺設著各種花草。除了那架風扇夢幻般地象徵性地轉動外,一切都死一般的靜。
羅興亞人問題也就是圖一樂,讓總督和尼赫魯和昂山見面,不過是為了替自己和買辦們的談話打掩護,為此他必須做足充足的準備,讓這些已經成長的印度富豪把錢交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