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官員。”德里克迴避了艾倫威爾遜的問題,看看熱鬧是好的,摻和進去就大可不必,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攫欝攫。“哦!”這讓艾倫威爾遜略感失望,如果在這個時候甘地離開了英屬印度,總督府就可以藉著帕特爾的手,撩撥一下尼赫魯了。
倒不是對尼赫魯有什麼偏見,一定讓他和領導印度失之交臂,只是短期打壓一下應該不是問題吧,這不代表帕特爾上臺就更好。
實際上尼赫魯的政治成分,丘吉爾先生所在的保守黨,認為是布林什維克。
工黨認為是社會黨,艾倫威爾遜的看法再者兩者之間,沒有布林什維克這麼激進,也不是社會黨那樣的思想。
&niAOshU&#戅。大概應該類似炮黨的最理想化狀態,也就是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
革命制度黨就是一個偏左政黨能夠多大程度大刀闊斧的標準了,不然托洛茨基怎麼會想到跑到墨西哥呢。
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主張同資產階級合作來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希望能夠藉此先富帶動後富提升勞工福利。
從此以後,資產階級和工人貴族的聯盟就成為了革命制度黨政權的基石。事實上,這也是後來巴西的瓦加斯政權、阿根廷庇隆政權等拉美民族主義政權的基本運作模式。
拉攏資產階級不代表革命制度黨妥協,因為拉美和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毛病一樣,天主教會才是那個最反動的象徵。
收拾了天主教會,第二步革命制度黨就在墨西哥進行了土地改革。
這也是尼赫魯未來要做的事情,最後一步就是推動外資國有化。和反對派別反覆爭奪,最終墨西哥在一九三八年國有化了整個石油產業。
從中不難看出,革命制度黨政府既想要反帝自立,又試圖維持同美國的關係。
當時的墨西哥是除了蘇聯之外,對西班牙內戰當中大力援助共和政府。
現在反對佛朗哥政權進入聯合國的國家當中,墨西哥也是最為立場鮮明的。可以說這就是一個類似尼赫魯的人物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了。
能在距離美國這麼近的地方,頂著美國的壓力幾十年,把國家發展的不錯。
這已經是墨西哥的極限了,尼赫魯就算活著的時候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也只能到這種程度。
至於帕特爾作為莫迪老仙的精神導師,雖然主張比較對帝國主義的口味,但是第一個壽命不長,第二個,政客說的和做的都不一樣。
既然尼赫魯上臺的印度最終沒有構成威脅,帕特爾上臺之後萬一弄點不可控的事情。這會讓很多國家都非常難辦。要知道阿根廷軍政府上臺之後,可是和大英帝國開戰過的。
所以對於大英帝國來說,要警惕社會主義者,但更要防帝國主義者。
艾倫威爾遜還是沒有放棄,表示甘地如果到達美國的話,說不定會引起一番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