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所謂黎明前的黑暗是不存在的。因為晝夜輪替,所有宗教都呼籲讓世界充滿真善美,可幾千年來哪個宗教做到了?”
艾倫威爾遜放下望遠鏡微微搖頭道,“印度人想要看就繼續看吧,一塊牌子而已,我們可是要回去了,印度的冬天雖然短暫,但威力也並不小。”
艾倫威爾遜記得某一年泰國遇到了寒潮的新聞,有幾十個人因此而凍死,一查溫度,零上五度!新德里在一月的氣溫比這還要高一點,但對於不少接近無產階級的印度人來說,也不是很友好的氣溫。
在新任總督上任之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總督府提醒各城市的英國僑民,開放房產自由買賣,並且允許印度人購買英國社群的房產。
出於慎重的考慮,試點城市從加爾各答開始,這是艾倫威爾遜給英國僑民最後的逃跑機會,可以套現離開英屬印度。
不同於歷史同期,因為國大黨穆盟的廝殺越發劇烈,英屬印度的僑民進行了緊急撤僑。
這固然這是儲存了僑民的生命,但是也可以說僑民除了生命之外,在英屬印度的財富全部丟了。
現在艾倫威爾遜給這些僑民一個選擇的權利,要麼隨著英屬印度的終結返回英國,要麼繼續住在獨立的印度,選擇權在他們的手上。
同時艾倫威爾遜還在草擬新聞稿件,透過倒計時標牌和開放房產自由買賣,來證明印度即將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
其實哪怕他什麼都不做,相信印度人也會這麼解讀的,不過印度人解讀哪有他這個執行人專業,艾倫威爾遜可以隨隨便便的解讀出來,印度十必勝、大英帝國十必敗的理由。比印度報紙解讀的還更加全面。
總督府內,英屬印度專員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閒聊,“我們的總督已經在路上了。他其實有很多的優點,可報紙只注意博人眼球的笑談,是不是,艾倫。”
“慷慨大方,忠誠可靠,為人排憂解難不辭辛苦。他心地善良,喜歡所見過的所有人。他講究禮節,做事周到,善於體貼人。他有驚人的忍耐力,總是隨時準備聽取他人的意見。”
巴倫爵士點頭認可道,“把繁雜的政務交到專業的人手中,就是最大的優點。”
“我非常的認可!”艾倫威爾遜點頭致敬,引用了內閣秘書在電報中的話,“火車也是一個獨立個體,但鐵軌卻可以讓它按照既定的路線前進。”
對於蒙巴頓來說,大英帝國的需要使他立志像他父親那樣,成為英國第一海務大臣。
理想的風帆並非那般順心遂意,然而他卻一如既往初衷不改。
英屬印度的總督職位算是小有波折,但他相信只要用一年半載的時間把事情解決,他就可以回到心愛的海軍當中。
蒙巴頓將軍一家不斷的轉機,既然已經決定上任,就不用使用坐船那種辦法拖時間了。倫敦、羅馬、開羅、亞丁、新德里。
幾天之後,新任英屬印度總督的軍機,降落在了新德里機場,艙門開啟,巴倫爵士帶著總督府的人前來迎接,歡迎蒙巴頓將軍的到來。
巴倫爵士精心準備禮炮和紅毯,維繫大英帝國在英屬印度的最後體面,蒙巴頓本人攜夫人埃德溫娜·阿什莉走了下來,後面則是拖著行李箱的帕梅拉蒙巴頓。
“副王先生,我們等候你降臨新德里已經多時了。”巴倫爵士臉上滿是真摯的笑容,衝著蒙巴頓將軍打招呼,隨後是夫人埃德溫娜·阿什莉,最後到了帕梅拉蒙巴頓身上,“哦,帕梅拉,歡迎你回來。”
“巴倫爵士好久不見,沒想到我們還有共事的機會,額……”蒙巴頓一下子語塞,目光滿是無奈的看著另外一側。
“好重的。”帕梅拉蒙巴頓嘟著嘴,艾倫威爾遜會意,脫離廣大群眾上前一步接過了行李箱,哭笑不得的回答道,“這也叫重,你又不是沒見過我的行李箱,哪一個不比這個更重。”
兩人旁若無人的交接,直接給蒙巴頓將軍弄破防了,小子你說清楚,我女兒為什麼見過你的行李箱……
“總督府已經準備好了晚宴,讓尊敬的副王和夫人卸下一身的疲憊。”巴倫爵士及時開口,並且做出一個請的姿勢,提醒副王不要在意那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