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一切放在大炮前面,他們卻把大炮放在黃油前面……”拿著遙控器把播放撒切爾夫人就職保守黨黨魁的講話新聞關掉,艾倫威爾遜十指交叉拖著下巴,看了一圈周圍道,“大家怎麼看。”
“有些出乎預料,之前的預估,她不太可能成為黨魁。”約翰·亨特感嘆了一句然後評價道,“不過撒切爾夫人算是很有膽量的議員了。就職講話簡直像是訪問美國的丘吉爾,樣子也很兇。”
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很兇麼?其實年輕時候就算不是最漂亮的那種,樣子也是不錯的,輕聲咳嗽一下道,“我們不評價政治家的外貌。但可以看出來女人執政往往更加願意表現強硬,希望別人忽略她的性別,比如英迪拉甘地、梅厄夫人。”
“那她還是少說兩句比較好,現在和蘇聯對抗並不明智。”伯克·特倫德不鹹不淡的開口,“看看這幾年的形勢,兩相對比簡直令人尷尬。”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利益出發,承認安哥拉的獨立。葡萄牙的情況已經那樣了,儘量效仿智利的操作,對葡萄牙予以諒解。”艾倫威爾遜沉吟了一下,“為果阿大量資金撤離爭取時間,告知里斯本我們的建議,將財富加快轉移。幾個英國銀行會予以協助。”
兩人都鄭重的點頭,不管怎麼說,既然葡萄牙認為已經堅持不下去了,那麼總不能空手而歸。
最近葡萄牙在混亂當中,在非洲的戰爭開銷已經傳導到了本土,雖然艾倫威爾遜曾經竭盡全力的幫忙過,但也就不過是讓革命晚了一年多爆發。
毫無疑問,現在美國和蘇聯都在竭盡所能的希望掌控葡萄牙局勢,葡萄牙政變的事和皮大帥在這個世界對阿連德那一場未遂政變比較,是最能證明美國雙標的。
因為葡萄牙在歐洲,哪怕出現在了具有革命性質的政變,美國也能忍下一口氣,繼續保持耐心的拉攏,或者開惠,希望把葡萄牙拉人美國認為正確的軌道上。
而智利那一場政變,如果不是不願提透漏姓名的權威人士走漏了訊息,阿連德已經墳頭草丈五。
哪有兩年前在社會黨國際大會上,表示只是想要帶領智利發展經濟,表示絕對不會破壞選舉制度的承諾。
“只不過是一個在野黨的黨魁。當前蘇聯的聲勢,撒切爾夫人的言論只是她的個人言論。”艾倫威爾遜笑著安撫道,“什麼時候她到了唐寧街十號,才是把她說的話兌現的時候。”
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蘇聯的全球進攻進展頗多,原來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加上印尼,幾乎已經和自由世界在東南亞二分天下,這還不算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國的武裝游擊隊,當然這些武裝游擊隊也有某大國一部分功勞。
現在美國是不會說什麼,等有一天蘇聯完了,山巔之城肯定會教做人。
這些國家還分成兩個部分,一種是直接使用蘇聯體制的國家,一種是執政黨派或者領導人對蘇聯示好。如果要計算後者的話,緬甸在一定意義上也不是多可靠的國家,艾倫威爾遜記得,緬甸有段時間叫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已經是準備見機不妙就要跳船。
如果不是在這個世界的印巴戰爭,英國玩了一手登陸孟加拉,沒準現在緬甸的名字都已經改了。
其實緬甸這種狀態的國家最明顯的是印度,印度雖然有選舉制度,但是誰都不能否認這是蘇聯的盟國。連賴比瑞亞這個美國黑人移民建立的國家,這兩年都在頻頻向蘇聯示好。
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剛果金、剛果布、莫三比克、安哥拉、多哥這種是所有體制照搬蘇聯的國家,坦噶尼喀、賴比瑞亞、北蘇丹這種是領導人或者執政聯盟和蘇聯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
曾經說半個非洲都是法國的,現在半個非洲都是親蘇國家,這裡面艾倫威爾遜也做了一點貢獻,剛果金這種歷史上美國的堅定盟友,成了蘇聯的親密盟友,就是他這個無上權威的功勞,其實他的功勞怎麼可能只有這些,北海道、印尼。
這兩年美國十分支援英國的非洲戰略,除了埃及王國之外,從紅海開始一直向下直奔南非,除了英屬肯亞之外,整個非洲東海岸已經全部由廣義上的敵對陣營支持者佔滿,只不過有的是親蘇,有的是和中蘇關係都不錯。
處於現實考慮,美國如果不支援英國的話,作視烏干達王國、英屬肯亞也發生政權更迭,曾經從開羅到開普敦的大英帝國非洲戰略,就要被蘇聯實現了,美國開始透過南非,支援南羅德西亞的白人武裝,不過隨著西邊的安哥拉、東邊的莫三比克接連獨立,並且在蘇聯的支援下才獨立,南羅德西亞能堅持多久?
艾倫威爾遜反正是很悲觀的,工黨政府已經和南羅德西亞撇清了關係,如果白人族群不同意把政權移交給主體黑人,只有一個建議,按照人口比例分治,這也要看黑人是不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