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國裁軍會議也是這個目的的一個合適場所,這個組織是在蘇聯倡議之下建立的,在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名字。
主要分為三大集團,北約、華約和第三國,第三國當中,還包括某大國和羅馬尼亞。
這一次年初的會議,撒切爾夫人顯然是想要冒充大國領袖,彰顯自己和英國的外交影響力,艾倫威爾遜是不關心這種事的,無非就是把從前的話再說一遍,根本不值得關注。
事實上碰到地圖頭那樣的對手時候,對己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英國可以盡情的對蘇聯開價,反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艾倫威爾遜還真希望能談出來點什麼,如果中導條約能夠落實。顯然蘇聯是吃大虧的,這是從整體層次來說,因為華約只有蘇聯一個大哥,而北約除了美國之外,英法兩國也是核俱樂部成員。
其實在單獨國家來說,美國也是吃虧的,美國和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比起蘇聯還擁有壓倒性的地面武裝優勢來說,美國的海軍威脅還是抽象了一些,完全不吃虧的只有歐洲國家,所以中導條約算是歐洲國家的一個勝利。
雖然撒切爾夫人口口聲聲英美特殊關係,但她也無法改變英國事實上是一個歐洲國家的現狀,在怎麼特殊關係,在這件事的立場也要站在歐洲。
首相儘可以在日內瓦表演,艾倫威爾遜還有自己的事情,對於華盛頓方面的倡議,英國持贊成態度,早就應該給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一點厲害看看了,兩個戰敗國要是發展的比戰勝國還好,世界大戰不是白打了?
“就回答,我們相信,在美國駐軍的事實存在下,兩國沒有什麼反抗能力,不過法國方面的態度,還是要華盛頓自己做工作,他們總說英國是歐洲內部的間諜,我們也不好過於熱心。”
艾倫威爾遜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對外交部常務次長吩咐,“財政部那邊,關於本年度的特別撥款中,海外款項的數字可以進行一下聰明的處理。”
聰明的處理指的是,將其劃歸到兩個基金會名下,在廣場協議簽署之後,這一部分理論上國家的錢也要去日本轉一圈。不需要任何的隱藏,甚至可以廣而告之的讓所有國家都知道,英國看好日本的發展。
日本當然不是軟柿子,比如說可以硬頂美國的壓力不升值,只要把美國駐軍當成空氣就可以這麼做,這有什麼難的呢?
艾倫威爾遜都可以替日本想出來很多辦法,防止國際資本惡意攻擊日本,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駐日美軍的存在,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日本一個經濟大國的能量還是相當龐大的。
一轉頭,艾倫威爾遜就去內政部旁聽關於移民對英國的衝擊問題,因為長時間的國有化,顯然一些計劃經濟的的問題英國也存在。
比如說公眾設施方面的效率問題,在奮力抗爭首相的公務員裁員無果之後,白廳轉而推進效率上面的提升,簡單來說就是計算機的推廣和應用。
力爭做到英國的全國聯網,這種叫做全球資訊網的計劃,體現了英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聽起來似乎有些另一個陣營的味道,不過對於戰後的英國來說,一部分的計劃經濟本身就是常態。
蘇聯這麼幹那當然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反人類的,但英國這麼幹,那就是可以理解的,負責任的,反正首相去日內瓦了,英國他說的算。
“總是依靠書寫和紙張記錄,那不是扯澹麼?最主要的是造紙業沒什麼利潤,如果我們依靠計算機就好辦多了,這樣還可以對英國的電子產業發展有促進作用。”艾倫威爾遜絲毫不隱瞞,自己如同某大國奶聯想一半的操作。
雖然聯想確實是爛泥扶不上牆,奶一口這個操作,幾乎在後來被證明沒什麼用,但白廳還是決定這麼做了。
移民問題在某大國開放之後,就被艾倫威爾遜所預見,畢竟事情是明擺著的,馬來亞的存在就會導致出現這樣的事情。不遠萬里移民到一個完全陌生文化的國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相反馬來亞華人至少是主要族群之一,這就容易接受的多。
雖然馬來亞事實上是一個殖民地,應該被向來講究反殖民的蘇聯體制國家所咒罵,但也不耽誤一邊咒罵一邊潤,美其名曰打入敵人的內部。
嚴厲打擊非法移民,一直都是馬來亞經濟起飛之後的方針,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一個去處,在這方面不但沒有豁免權,反而被殖民政府列為了等級最高的防範物件,當然因為移民來源的充沛,馬來亞也把移民標準再次拉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