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墨西哥近年來進入困境,對西班牙的挑戰也偃旗息鼓了,正在朝著後世人們印象中的墨西哥昂首闊步。
阿根廷一直都不如墨西哥重要,和墨西哥相比,同樣作為殖民地的阿根廷,儘管享有無與倫比的地理條件,但礦產資源的相對貴乏,令其備受冷落,發展緩慢。
阿根廷被邊緣化也可以在行政區劃中體現出來,十六世紀以來,西班牙將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西部劃歸秘魯總督區管轄,首府利馬。
直到十八世紀末,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才被分立出來。
阿根廷的高光時刻,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段,只要沒有世界大戰的時間,都是落後墨西哥的。
種地種的在厲害,也不能和工業帶來的財富相提並論,而且和其他拉美國家相比,阿根廷算是一個缺少礦產的國家,也不能走礦車路線。
如果阿根廷和智利要是合併成一個國家,應該算是面面俱到,可惜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很差。
在剛從西班牙獨立的時候,智利和阿根廷的前身不約而同選擇擴張,這兩個國家是國家利益衝突的,所以導致關係一直不太好。
皮大帥就是馬島戰爭中整個拉美唯一為英國提供協助的國家,不過這個世界的皮大帥被阿連德趕出國,成了艾倫威爾遜為好大兒加官進爵的犧牲品,如果爆發馬島戰爭的話,英國在拉美可能會少一個支撐點。
在這一點上,艾倫威爾遜屬於是坑了英國一把,不過和他多年以來工作保留的利益相比,這隻能說是無傷大雅。他都有些怕加爾鐵裡不敢動手。
不過加爾鐵裡到底會不會動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態度,如果美國態度有利於阿根廷,阿根廷就有可能認為美國會阻止英國動武。
艾倫威爾遜覺得還是可以操作的,不要認為美國多有信用,美國現在的通貨膨脹一點都不比英國低,隨著尹朗革命帶來的石油危機蔓延,現在自由世界又開始了通脹賽跑。美國要壓低通脹,難道不需要資金的湧入麼?
美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收割拉美,先給自己補補血,只要有這個想法,美國就可能明著拉架實際上讓英國當這個惡人,自己趁機收割拉美。
不要認為美國不會這麼做,美國這麼幹不止一次,兩尹戰爭薩達姆可是華盛頓的座上賓。
“還是要等里根上臺幫忙才行。”艾倫威爾遜還是要支撐撒切爾夫人在堅持堅持,卡特這個總統太要臉,暗中出賣阿根廷的事可能不會做。
促成馬島戰爭的環境,還是要里根這樣不要臉的總統才能做。
現在是沒有轉移內部矛盾條件的,所以撒切爾夫人還是要忍忍,接受一段時間全國上下普遍的指責。
艾倫威爾遜不得不去下議院,為現政府的政策做辯護,對於當前的通脹和事業給出自己的答桉,“不同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之間缺乏有機的協調。一般說來,宏觀調控手段主要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各種手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它們是不能相互取代的。換言之,只有使各種手段得到有機的協調,它們才能獲得互補性和有效性,其功能才能相得益彰。”
這種回答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一些工黨後座議員譏諷道,“尊敬的爵士,我彷彿在真實世界當中看是大臣,這部政治喜劇。”
“尊敬的議員,工黨政府時期,我也是內閣秘書長。”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回答道,“維護政府政策確保執行,這都是我該做的。”
“白廳應該阻止傷害英國的政策。”另外一個議員跳出來指責道,“而不是做內閣的提線木偶,爵士如果起不到這個作用,未免令人失望。”
“當然。”關鍵是這個私有化運動是不是真的傷害了英國,艾倫威爾遜沒覺得會傷害英國,相反還可以極大的促進真正忠於女王的勢力。
艾倫威爾遜挺身而出表達對本屆政府支援的時候,面對黨內外的一片反對聲浪,特別是她所信賴的同僚和她所親手提拔的新秀的紛紛倒戈,撒切爾夫人除了改組內閣,撤換那些明裡暗裡與自己作對的反叛者外,也沒有別的辦法。
她還決定利用參加保守黨中央理事會在伯恩茅斯召開的年會,以便繞開內閣,在全國範圍內動員保守黨的支援力量。在上臺十個月之後,撒切爾夫人進行了第一次內閣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