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確實不知道你那,把英國最有財富的女人,和國王最疼愛的女兒壓在身下的犧牲。”
“瑪格麗特,是不是很委屈。”艾倫威爾遜把公主殿下抱在懷中,凝視著公主的眼睛詢問。
無上權威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個男人在這方面可以做到多不要臉,深不可測的道德底線,再次征服了瑪格麗特公主,面對這種反問,公主殿下自然是沒什麼可說的,成了世界名畫的一部分。
BBC為內閣秘書長進行的專訪之前,艾倫威爾遜總算是抄襲……是完成了原創的涓滴效應理論,以多年來培養的從容不迫,走進了演播廳。
從剛開始,艾倫威爾遜就對撒切爾夫人的一些堪稱是引起了朝野巨大爭議的政策進行辯護,也讓英國公民明白了白廳在執行政府決策的專業性。
就像是之前在下議院提出的一九七九年度預算,因為撒切爾夫人根本沒有把這個預算案拿到內閣會議上討論過,多數大臣是在議會中由財政大臣傑弗裡·豪公佈時才知道這一預算案內容的。
其結果不難想象,它引起了威斯敏斯特宮大廳的一片混亂。前工黨政府財政大臣丹尼斯·希利挺身而起,在發言中猛烈抨擊這一預算案,稱它是“披著羊皮的母狼的預算案”。
議會的辯論日趨白熱化,人身攻擊也成了家常便飯。議員們抨擊撒切爾夫人是個缺乏人性的母親,面對龐大的罷工大軍竟能無動於衷,仍在一意孤行,拿國家命運作兒戲,諸如此類的話。
艾倫威爾遜其實心中認可當中的大部分攻擊,不過他此時是要捍衛新政府的權威,所以必須要把良心餵了狗,對一切都視而不見。
“內閣秘書長,你已經管理白廳不少年了,工黨時期的政策也是你在執行。”主持人問出了一個相當不友好,頗為尖銳的問題。
“哦,這個問題非常的尖銳,就像是我說的,白廳在執行政府決策的時候是堅定不移的,但也並非沒有據理力爭過。”
艾倫威爾遜絲毫不慌的開口回答,“就像是二十年前,我就堅決認為紡織業已經沒有價值,佔用過多的勞動者,只會成為英國這個國家的負擔,當時艾德禮首相內閣,也這個判斷也並非是全盤贊同,實話實說,我不想用對抗這個詞彙來形容當時的關係,但確實在那個時間,內閣和白廳關係微妙。”
用二十年前的例子捍衛了白廳工作的專業性和中立性,艾倫威爾遜終於正式兜售自己的涓滴效應理論,為撒切爾夫人的私有化運動保駕護航了。
無上權威一副一切心在掌握當中的口吻,解釋了白廳對於這一次私有化改革的理論支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
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透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或認為政府財政津貼可經過大企業再陸續流入小企業和消費者。
艾倫威爾遜其實對當中的任何一個詞彙都不相信,不就是放水給大企業,然後指望這些大到不能倒的企業賺錢的同時,能夠給邊緣人士留點殘羹剩菜的理論麼?
涓滴效應理論上可以自圓其說,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總有成本更低的地方,放水任由資本流動,水只會流向窪地,如果英國的窪地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太高,流動的資本只會離開英國。
無上權威只是提供一個理論,只要理論可以自圓其說就行了,反正他只是一個事務官,真最後出現問題了,那是首相的責任。
論點是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必然會惠及全體,包括貧苦大眾,這一天的專訪,甚至也被撒切爾夫人所注意到。
撒切爾很少見到妻子這麼認真的聽廣播,開口詢問,“親愛的,你怎麼了?”
“他說的太好了。”撒切爾夫人目光出神,隨即反應過來補充道,“我是說,威爾遜爵士身為內閣秘書長,確實是很厲害的人。”
在內閣秘書長的涓滴效應成為公民討論熱點之時,艾倫威爾遜本人也在實踐涓滴效應,因為撒切爾夫人的兒子馬克真的上門拜訪,於是涓滴首先就要滴在首相兒子的頭上,這是順理成章的。
不管是國有化還是私有化,對於艾倫威爾遜的位置,都充滿了無數的機遇,對首相兒子自然也是如此。首相的改革必將惠及英國公民,難道首相的兒子就不是英國公民麼?
------題外話------
求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