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能怪英國挖自由世界牆角,關鍵是你美國現在不也對某大國笑臉相迎麼?美國都這樣了,英國自然也可以談,可也以愛國。
不過雖然是這麼說,艾倫威爾遜覺得狂風戰鬥機出口的事情沒這麼簡單,這是歐洲合作研製的戰鬥機,不是英國自己說的算的。英國自己說的算的颱風戰鬥機肯定不能出口。
要是狂風戰鬥機的出口在其他國家那裡遇到問題,艾倫威爾遜還有一款高空高速,標準雙二五的機型,在伊拉克王國服役的不錯,和以色列空軍打的有來有回,也算經過了戰爭的考驗。
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空中美男子,返回自己的故鄉也算是順理成章,某大國空軍絕對有一種親近感。
這件事就看英國會不會賣,至於對面會不會接收那不是問題,只有真正面對蘇聯武裝力量的時候,才能感覺到那種窒息的壓迫力。
這一點歐洲也是感同身受的,事實上歐洲面臨的壓力遠比東亞來的更大,這畢竟是蘇聯的主要方向,遠東充其量是蘇聯的第三選擇。
冷戰時期蘇聯的主次分配從來沒有變過,除了面對北冰洋的北線,遠東就是蘇聯二線部隊的駐紮方向,優先程度都不如高加索一線。
所以外交部當前面對東方問題,主要就談兩件事,軍售和非洲大湖區的開發,一個是軍事領域的合作,一個是民用領域的合作。兩件事同時推進,用於改善中英關係,打好了這個基礎,對英國的發展肯定會受益良多。
在英國推進東方戰略的同時,南羅德西亞的戰鬥仍然時有發生,伊恩史密斯帶領的白人武裝,是標準的反游擊戰部隊。
羅德西亞空軍的主要裝備,其中的霍克獵人只有第一中隊裝備,堪培拉式轟炸機只有五中隊的十架,佔大頭的四十餘架吸血鬼戰鬥機也只有區區十六架是本國空軍的剩餘的屬於南非空軍。剩餘則有大量的螺旋槳攻擊機。
羅德西亞的農業生產水平實際談不上先進,極高的農產品商品率並不能代表其的機械化率有多麼突出。以私有農場為代表,極其大量的勞動力投入與極其微薄、僅能維持生計的薪資形成對比,商品率的秘訣是很明顯的。
伊恩史密斯這一次回去之後,明顯將打擊方面瞄準了糧食,一定程度上為了逼迫黑人武裝就範,在一直經營的南羅德西亞開始了焦土戰略。
廣受尊敬的經濟學家繆爾達爾南羅德西亞的時候,雙方的游擊戰和反游擊戰還在如火如荼,英屬高階專員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希望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討論出來一個不傷和氣的解決辦法。
和平的曙光似乎已經出現,至少一部分輿論是這麼認為的,繆爾達爾長期以來致力於黑人和白人平等的研究,一些人相信他能夠找到解決南羅德西亞問題的辦法,事實上對繆爾達爾吹捧的輿論,來源正是白廳。
哪怕就是一張衛生紙都是有價值的,首先必須賦予繆爾達爾這樣的價值,讓別人至少是一部分人相信,他代表著和平的曙光。
這種事最終不是還在於吹捧麼?哪有這麼多白手起家,無非就是塑造出來的故事。
而另外一邊,關於空中美男子的軍售已經有訊息反饋,對於已經經歷過中東戰爭的空中美男子,某大國表現出來了興趣。
這就是艾倫威爾遜所說的,只要見了面就肯定有親近感,就好像應該在自己的空軍服役一樣。
“真希望忠誠的美男子,能夠把自己的天賦帶回東亞溫暖的海灘。”艾倫威爾遜不僅的感懷,拿著手中繆爾達爾被黑人武裝擊斃新聞的報紙,拿起來了話筒,“英國對南羅德西亞問題已經十分失望,分治的方案立即公佈,至於雙方是否接受,英軍都會按期撤離。現在駐軍離開了,大家可以盡情的動手,我們成心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已經隨著繆爾達爾先生的身亡成為過去了。”
艾倫威爾遜如同曼不群附體,把繆爾達爾的身亡視為英國態度的轉折點,退休之後無上權威可以考慮寫一本甩鍋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