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現在在美國可謂是風生水起,不過不是陰謀論,艾倫威爾遜是不會讓英國最前沿的產業落在一個不可靠的人手裡的,這個人又不是白人。
必須坦誠的承認,對於不同的種族天花板是肯定存在的,雖然說人人平等,但總有人比別人更加平等。
就算是換位思考,艾倫威爾遜最多也就能允許,這個電腦大王的企業走聯想的路子,別想觸碰利潤最高的產業,做一個組裝廠可以接受。
事實上王安的企業在後期面對的問題,就是沒有任何美國的企業願意和其聯盟,單打獨鬥是後期一直面對的問題,不管是ibm和dec,還是英特爾、微軟,完全是把王安的企業當成空氣,甘地很熟悉這招,非暴力不合作。
經過了一番考慮,艾倫威爾遜做出了判斷,這個電腦大王是不值得拯救的,傲慢自大,他就算願意幫忙對方也不見得領情。再者還是王安的種族問題,艾倫威爾遜尚且不敢再蓋茨身上巧取豪奪,就怕英資比重過大,導致微軟被美國看不見的手壓制,然後選一個華人的企業?那和拿錢打水漂有什麼區別?
“倒是適合用來做磨刀石到時候和微軟談談。”艾倫威爾遜想來想去,還是感覺找到了這個華人電腦大王的價值,就是用來在微軟那裡壓價。
艾倫威爾遜已經為王安設定好了發展路線,可以嘗試做聯想,要是這個路線也無法成功,那就自求多福吧。
他給了作為英德友誼結晶的好大兒一些多年來,包括髮明滑鼠在內的積攢的一些專利費,讓好大兒試一試做投資人。
同時最好找一個機會,認識一下蓋茨和喬布斯,兩個年輕商人現在都已經進行事業起步了。
在適當的時候,就可以友情上面進行投資,艾倫威爾遜自然是會給予協助,一輩子能投出來類似,南非那個集團投資企鵝的操作,就足以躺在功勞本上混一輩子,那個南非企業市值只有企鵝帝國的零頭,還不是一樣過得很開心麼。
過了幾天,加蘭德便拿著從老父親這裡得到的支票返回美國,艾倫威爾遜繼續做自己的日常工作,七月份英國女王夫婦開啟了對美國的訪問。
洛克菲勒在普選競選過程中擁有一項卡特沒有的優勢,作為總統,他得以主持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二百週年的紀念活動,這樣的活動一般都可以給他帶來較為正面的宣傳效果,週年慶的兩天前晚上哥倫比亞特區的煙火燃放也透過電視向全國進行直播。
之後洛克菲勒總統與第一夫人在白宮舉行國宴接待了英國女王******和菲利普親王,這一事件也透過公共電視網進行直播。這些事件都是用來贏得選舉的大戰略組成部分。
努力將自己塑造為一個“久經考驗的領導人”,每天忙於自己國家領袖和行政長官的工作。
此舉當然是藉著招待英國女王夫婦的舉動,提升自己的支援率,經歷過多次選舉的哈羅德威爾遜更是看得明明白白,“洛克菲勒還是很想連任。”
“確實如此。不過還是希望不大。”艾倫威爾遜還是搖頭表示不看好,倒不是卡特多麼厲害,而是赦免尼克松的利益交換過於敗人品。
福特也在歷史上進行過類似的操作,他還沒有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大名鼎鼎呢,
現任總統頂著洛克菲勒這個大名鼎鼎的姓氏還要連任?過於破壞政治平衡,要不是洛克菲勒家族真的強大無比,他都覺得肯尼迪的下場會來第二次,不過話說回來,要真的連任了,會不會出大新聞?
實話實說,當前這個時間的美國,各個角度來看都一副要輸掉冷戰的樣子:越南戰略的徹底失敗,總統曝出水門醜聞,種族矛盾異常尖銳,外部盟國離心離德,對手蘇聯咄咄逼人,一副已經是天下第一的樣子,不是什麼做總統的好時機。
其實卡特應該做的是聯合國秘書長,那肯定會成為一個非常令人尊敬的人物,可惜他是美國人,不能擔任這個職位。
外交部關注世界各地,不會只關注美國,已經在牙買加會議之後成為外交部常務次長的威克,彙報了印度的局勢。
憑藉第三次印巴戰爭,英甘地登上權力與聲望的高峰。但印巴戰爭的巨大消耗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國有化企業造成效益下降,病態企業更成為財政貼補的無底洞。
石油危機導致國際石油的價格暴漲,又增加了成本支出和外匯捉襟見肘,石油一直是印度的老大難問題。
英甘地的對策是全方位的緊縮政策。政府減少投資,收緊對私營資本的信貸。政府對分配也進行嚴格限制,如凍結工資。這一政策是一般工人、農民等利益受損,民怨四起。暴力行為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