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半條命在馬來亞上,絕不是一句虛言,在基礎工業上面馬來亞的產能已經超過本土。煤鐵油這三項都是如此,這是一個國家旳命脈。
英國本土去年鋼產量兩千三百萬噸,砂勞越州府古晉,三千五百萬噸。加起來六千萬噸,美國去年是接近九千萬噸。英國本土水泥產量一千五百萬噸,馬來亞三千萬噸,馬來亞本身煤炭不多,雖然勘探了但一直依賴澳大利亞供應,英國本土消耗兩億噸,在這一點佔據上風。
憑藉英國本土的工業產能,是撐不起現在英鎊的結算份額的,事實上就算是加上馬來亞,也同樣撐不起,但會改觀許多。站在英國的角度上來說,世界和平的話,英鎊還能憑藉慣性維持下去。
不過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指望慣性一旦美國因為越南戰爭失血過多,就會把主意打在英鎊身上。
英鎊在七十年代結算額急劇變小的根本原因,還是英國本土撐不起這麼大的結算份額,一旦美國動手,英國就沒有抵抗能力。貨幣需要實物支撐,有馬來亞殖民地的產能支撐,比慣性依賴把握的多。
不論出現什麼事,英國都不能撤走中東的英軍,掐住中東剩餘的保護國,加上英屬馬來亞的產能,至少比大帝時期的俄羅斯強。俄羅斯只有資源和產能但是沒有金融,英國算是要什麼有什麼,就是每一項比美國差一些。
作為這樣一塊殖民地的高階專員,理查德的位置當然被盯著,誰不想去明珠做一把無上權威?連非洲殖民地需要更換高階專員,大家都搶著去。
貨幣畢竟要和實物掛鉤,俄羅斯要是國土條件和尼日差不多,它敢把美元當成廢紙麼?其實美元在未來的困境和現在的英鎊一樣,美國的產能也撐不起美元的結算份額,對美元來說本身處在最大的結算份額當中,下降哪怕百分之一,都會反饋到美國身上。
只是現在美元和黃金掛鉤,美國人不會考慮其他選項,但艾倫威爾遜必須為接下來做準備,法國能拉扯出來非洲法郎區,英國難道真的連英鎊區都維持不下去麼?比起法國的努力,英國簡直像是癱瘓了。
“如果,秘書長,如果像是你說的,美國會升級事端,會不會需要我們的協助?”
理查德深感責任重大,他做馬來亞高階專員其實也很開心,給一個常務次長換都要看他是不是願意。但他也深知,馬來亞的經濟基礎,是在女首富和四家家族聯合貴族們,同馬來亞本地的買辦結合起來。女首富背後的男人更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白廳的無上權威。
“協助,以現在的輿論,內閣不太可能答應哪怕一點軍事上的支援。朝鮮戰爭我們都沒參加!要說協助無非就是後勤供應上,剛剛已經和你說了,至於更大麼?最多隻能答應開放新加坡的醫院接收傷兵。”
無上權威手插褲兜,一臉的不耐煩,“就算是這樣我都不想開放,美軍士兵的德行誰不知道?真搞出來點什麼事,也幸虧只是接收傷兵。”
“呃?”理查德不知道艾倫威爾遜怎麼冒出來這麼一句話,什麼叫幸虧也只是接收傷兵。
“真出事了擦屁股,本來就是傷兵,治不活還治不死麼?”艾倫威爾遜一挑眉,露出你懂的目光道,“已知馬來亞對英國的重要性處在任何優先位置,只要讓當地人滿意,我們除了讓其獨立,什麼事都能做的出來。一群炮灰最好明白這一點,不然在馬來亞也可能被馬共襲擊。”
馬來亞有馬共存在麼,有,成氣候麼?那倒是不成氣候,但必要的時候,它也可以成氣候。
總之理查德未來的任務,就是借用比任何國家都方便的地理位置,拿到美國軍費溢位的一部分,把馬來亞在推上去一個經濟臺階。現在不是有幾十萬拖家帶口的印尼移民跑過來了麼。肯定不可能都是鉅富吧,這些人也是優質的勞動力。
其實歷史上越戰時期,也不是沒有讓華人吃到紅利,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首當其衝自然是韓國,隨著越戰的日趨激烈,美國軍方對戰爭物資的需求日漸增加,韓國便接到了大批美軍的軍需訂單,幫助美軍生產罐頭、帳篷、雨衣等軍需用品。
這樣以來,韓國的國民經濟便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開始迅速發展。
剩下的就是泰國和新加坡了,不過現在馬來亞的基礎明顯比泰國好,就算不能作為後方基地,也可以仗著虹吸效應大賺一筆。越戰沒吃到紅利的菲律賓其實很虧,菲律賓本來是最應該發戰爭財的,但機會來了卻不中用。
“秘書長!”恰在此時,迪克遜走進來,向理查德點頭致意然後彙報道,“莫斯科那邊同意了,縮減伊朗北部領事館規模。保證伊朗中立地位。”
“哦!”艾倫威爾遜笑了笑,對著兩個下屬道,“從有俄羅斯歷史以來,蘇聯這段時間算是少見的比較講理的時期了。”
對於這個結果,艾倫威爾遜其實心裡有所準備,畢竟以強硬著稱的勃列日涅夫時期,埃及鬧起來,莫斯科也撤離了埃及的蘇軍顧問團。那可是幾千人的規模,難道說蘇伊士運河不重要麼?蘇聯不還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