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合於陣,不可以進戰;不合於戰,不可以決勝。
艾倫威爾遜在真理報上旳署名文章,遮蔽了軍事對抗因素之外,表示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決定出來,到底那一種思想才更加適合於全人類。
這一點蘇聯人說是自己,而自由世界並不這麼認為,那麼就拿出來成果來比較。而不是比誰的坦克多、誰的導彈多。
當然這一番論調是屁用沒有的,艾倫威爾遜也知道,過了這一次的危機,蘇聯會在軍事領域加大投入,並且對補齊在海洋力量上的短板。打造一支可以和美國海軍同歸於盡的紅海軍。
蘇聯在前兩年一直致力於緩和,艾倫威爾遜就專門談了一下緩和,也是給蘇聯人臺階下,這個署名文章的水準其實不怎麼高,但確實當前蘇聯十分需要的。
就坡下驢的場合已經有了,蘇聯在這種情況下也知道見好就收。
在這個過程當中,艾倫威爾遜隨時向倫敦的首相艾登、以及尚在華盛頓的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彙報,也得到了兩人的認可。
值此拯救世界之際,英國公民也想知道是誰深入虎穴,彰顯英國的老道外交手腕。
在塑造形象上面,諾曼·布魯克這一次也沒有吝嗇,艾倫威爾遜的照片被關注國家大事的倫敦鍵道中人所知曉,這一下子激發了大家的遙遠記憶。
“這不是當年在巴黎拯救法國婦女的人麼?”拿著報紙的吃瓜群眾竊竊私語, 對著報紙上的照片指指點點。
馬上, 就出現在了激發群體記憶的場面,這並不是曼德拉效應出現。而是大家真的都想起來了當年頗為轟動的新聞。
時隔十幾年,今天在莫斯科的外交部常務次長,和當年在巴黎給錢的年輕公務員, 可能在形象上有所出入, 但還是被公民的記憶喚起。
“是他!”艾倫威爾遜沒回到倫敦,還不知道自己當年的正義之舉, 再一次被英國轉載,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很光彩的事情,作為一個公務員, 其實還是別有這麼大知名度好。
發表了一片署名文章, 艾倫威爾遜又躲在了大使館,這裡畢竟適合聯絡倫敦和華盛頓,可以隨時摸清楚當前的情況。
“看起來問題不大!”艾倫威爾遜聯絡了一圈,當著範西德的面表達了樂觀情緒。
“常務次長, 這一次的情況真是太危險了。”範西德鬆了一口氣, “幸虧你專門趕過來一趟, 不然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這話一定程度上是事實, 但艾倫威爾遜覺得, 某種程度上也因為範西德真有一頭牛所以在拍馬屁, 對頂頭上司吹捧。
實際上就在頭號對手的首都, 英國在莫斯科的大使館, 這幾天艾倫威爾遜沒少和妻子報喜, 和智利銅礦齊名的巨型銅礦,將落入蒙巴頓集團的手中。
澳大利亞是礦車上的國家, 什麼礦產都不缺乏,但加上加丹加的銅礦帶, 會鞏固蒙巴頓集團在世界礦產資源上的話語權。就算是美國把智利牢牢抓在手裡,蒙巴頓集團也有一戰之力。
時至今日, 帕梅拉蒙巴頓帶著英國的貴族,在西澳大利亞形成了一個囊括數百個家族的關係網, 很多英國貴族都一轉頹勢, 找到了貴族的存在意義。
所有人都相信這一點,他們的生活有賴於英國軍事實力的支撐,對英國的國防建設自然也非常支援,歐洲貴族傳統, 長子繼承家業、次子進入軍隊服役,有了經濟基礎, 自然就到了應該找回昔日榮光的時候了。
從生態位上來講, 一旦這些英國貴族集團在澳大利亞站穩了腳跟,以先發優勢來和對手競爭,對手是絕對招架不住的。
這就和隕石天降的恐龍一樣,哺乳動物固然已經開始多樣化了,可早已經佔據了優勢生態位的恐龍不滅絕,憑藉哺乳動物向上衝擊,也沒法滅絕掉恐龍。
英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一旦建立, 在已經佔據的生態位幫助下, 就能在和其他競爭者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同樣的收購, 英國貴族就可以把價格提高,後面有帕梅拉蒙巴頓兜底,有駐澳英軍保護。
最為關鍵的是, 澳大利亞從不把英國視為外人,事實上在這一次的古巴導彈危機,就有英國王室要去澳大利亞建立流亡政府的訊息,訊息是帕梅拉蒙巴頓放出去的,計劃是艾倫威爾遜制定的。
在這麼危險的時刻,常務次長還有心情中飽私囊,還讓範西德誇獎,這讓艾倫威爾遜少見的產生一絲愧疚,“其實就是傳統的離岸平衡,這一次的膽小鬼遊戲,恰好適合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