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強調和平,以及說明了葡萄牙好巴基斯坦的良好關係,當然這種良好關係是他牽頭推行的這件事,夏斯特里沒有必要知道。
現在的事實就是,果阿和在印度兩邊的巴基斯坦,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威脅。
哪怕印度身負喜馬拉雅、需一隻手拖巴基斯坦,一樣無敵於世間這種事?在目前的地理環境上是不存在的。
“英國希望葡萄牙和印度可以心平氣和的談一談,葡屬果阿的歷史遠比英屬印度要早,我們英國完全可以不過問,只是出於印度國內越發高漲的民族主義,阻止因為一塊領地爆發戰爭,這樣可能會破壞歐洲和印度關係,是我們不樂於見到的,畢竟葡萄牙和英國的關係也還好。”
“當前還有葡屬非洲的存在的,葡萄牙不能被完全視為一個小國。萬一造成了歐洲國家和印度的摩擦,英國就很難做。”
我大英為何要加入歐共體呢?艾倫威爾遜不諱言的說,就是為了面對這種場合。左手歐共體右手英聯邦,這樣才能和其他國家討價還價。
常務次長沒有給出哪怕一句承諾,哪怕他確實是從頭到尾暗示,英國是想要幫助印度和平拿回果阿,但暗示就是暗示,和承諾是兩碼事。
“如果印度願意以開放性的態度,找一個機會明確彼此的利益,看看能不能減少誤解,這一次的溝通就不算沒有成果。英國也願意繼續發揮有益的作用,讓兩國都有一個體面的結局。”
說完這些話,艾倫威爾遜喝了一口威士忌補充一下唾沫,等著夏斯特里的回答。
“我們願意採取開放的態度,只要能夠拿回果阿,願意在一定程度上給葡萄牙保證。”夏斯特里表達了願意溝通的態度,至於承諾自然也是沒有的。
這其實就已經足夠了,艾倫威爾遜就是在拖時間,他根本不在乎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頂過今年就行,至於以後的事情,兩國願意從實力地位出發,就和英國沒關係了。
三百年來英國可能這麼容易說話的時候少見,這一次被夏斯特里見到了。
得到了印度的態度,艾倫威爾遜就結束了暗箱操作,向兩位大臣和兩位總理,告知印度方面的底線。
“印度人還是對果阿念念不忘。”普羅富莫面帶譏諷的說道,“獨立之後就是不一樣。”
“普羅富莫,話不能這麼說。”拉博·巴特勒笑著搖頭,“能夠談就是好結果,一場談判的時間是沒有上限的,談一年也行,談十年也可以。”
“大臣說得對!”自己的大臣,艾倫威爾遜自然是要站在本部門宣傳員的一邊。
這個結果就很好,然後艾倫威爾遜就把夏斯特里的態度,告知了卡埃塔諾,至於在說辭上和拉博·巴特勒口徑保持一致,能談就好,結果不重要。
“處理戰敗國的巴黎和會都吵了幾個月,談爭議領土,我看談上十年最終遺憾失敗,也屬於正常。”艾倫威爾遜以客觀中立的態度點評道,絕無慫恿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意思。
如果卡埃塔諾要是聽錯了意思,那隻能是他的個人行為,和英國以及艾倫威爾遜本人絕無關係。
“那麼第一輪會談的時間?我會稍後告知倫敦。”卡埃塔諾點了點頭,還不忘記補充道,“其實亞洲和非洲的事務,葡萄牙和英國還有共同利益。”
“這是當然的!”艾倫威爾遜這一次回答的很乾脆,這可不是印度的瑣事了,承諾道,“英國絕無逼迫犧牲葡萄牙利益的想法,這一點可以放心。談上個十輪八輪的,半年談一次,反正外交部也要有工作的。”
隔了一天,有賴於英國竭力維護和平的誠意,卡埃塔諾和夏斯特里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見證下,心平氣和的交流了起來。
艾倫威爾遜也沒閒著,直接聯絡了當初撤離埋下的暗雷,把訊息透漏了出去,就說葡萄牙人願意談,只要放出這個訊息,至少正式談判之前,就不會有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