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局勢出現戲劇性的轉變,讓以為摩薩臺已經控制住局勢的蘇聯措手不及。
克林姆林宮,蘇聯中央主席團的在場委員都沉默不語,事到如今,除了施壓和抨擊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真令人錯愕。”科茲洛夫是一個火爆脾氣,咒罵著英美兩國的厚顏無恥。談不妥就留髮動政變。
“事實已經證明,英美兩國已經談妥了,英國應該是對美國做出了妥協。這也不能怪我們的情報部門,伊朗石油危機,英國和美國拉鋸了這麼長時間,誰能想到兩國握手言和這麼快就沆瀣一氣。”勃列日涅夫也表達了對情報部門的體諒。
福爾採娃臉上雖然平靜,但心中還是相當複雜,她雖然並不是什麼強力部門的主管,但作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地位就在這擺著,蘇聯理論上沒有什麼秘密能瞞過她。
文化沙皇也在這一次克格勃收集的情報當中,見到了艾倫威爾遜的名字,就排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之後。
“福爾採娃同志,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反應?”勃列日涅夫開口詢問。
“現在就算是反應,辦法也不多了。”福爾採娃定了定神回答道,“嘗試為摩薩臺製造真正愛國者的輿論,同時在聯合國揭發英美兩國的卑鄙行為,至於在輿論上,以英美兩國的情報首腦介入,作為兩國顛覆伊朗的證據。”
塔斯社很快就以伊朗政變為專題報道,痛斥英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無恥行徑。
正準備離開德黑蘭,但還沒走的艾倫威爾遜,身邊放著一本三國演義,手裡則拿著俄文、漢字報紙,讓巴列維配備的翻譯為自己讀一遍。
雖然翻譯閱讀的真理報和艾倫威爾遜手中的報紙,內容上都差不多,已經蓋棺定論他和杜勒斯,帝國主義爪牙,雙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這一事實。
不過麼,艾倫威爾遜一臉的風平浪靜,在杜勒斯來的時候還和對方談笑風生。
“鐵幕對面,我們兩個已經是世界上最該死的人了。”杜勒斯似笑非笑的開口。
“能夠得到敵人的認可,我很高興。”艾倫威爾遜正氣凜然,反蘇老手,帝國主義的劊子手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惡名,反而是一個金字招牌一般的護身符。
“其實英國要是表現出來緩和的態度,伊朗的事情不會演變到今天這樣。”杜勒斯收斂笑容,“美國並不是對英國反感,而是為了抵抗蘇聯影響力的擴散,世界應該更加公平一點。”
“英國一直都表示要和摩薩臺談談,是他覺得吃定英國了。”艾倫威爾遜平和的回答杜勒斯,“整個事件,英國已經表現出來了最大的剋制。至少並沒與出兵推翻摩薩臺。”
英國是沒有出兵,但美國不是在古巴出兵了嘛。
“秘書長,下個月奈及利亞自治領獨立的出席人員,外交部詢問你是否參加。”麥考迪克少校進來拿著一封電報,衝著杜勒斯點頭致意,然後詢問。
“我還有別的事情。”艾倫威爾遜臉色平靜的回答,“當然對於奈及利亞自治領的獨立,一切都是按照步驟來的,英國是講信用的國家。祝願獨立後的奈及利亞會發展良好。”
在德黑蘭呆了幾天,杜勒斯離開伊朗之後,艾倫威爾遜親身關注了摩薩臺被羅織的罪名之後,也離開了德黑蘭,在巴士拉和到達帕梅拉蒙巴頓匯合。
兩人將前往馬來亞的路虎汽車工廠,進行一番虛偽透頂的表演。
“親愛的,你已經為英國盡力了。”帕梅拉蒙巴頓知道丈夫不滿意伊朗局勢演變到現在的結果,只能好言相勸。
“這我倒是不否認。”艾倫威爾遜一臉的當仁不讓,他為英國多爭取了八年,不然在五十年代伊朗就丟了,可惜,肯尼迪一套七傷拳法,送出阿美石油公司給沙特,超出了英國的叫牌能力。
不過時間還長,先贏不算贏,艾倫威爾遜還是對英國當前的實力表示滿意。
不過真要更好,憑藉英國自己的努力還是不夠的,要大環境對英國有利,比如來一場戰爭重創美國經濟。
“我覺得集團的製造業專案,尤其是汽車產業應該剝離出來上市。”艾倫威爾遜把妻子放在大腿上,給出了自己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