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的態度,英國要是也學習就好了。”格雷斯倒是很欣賞法國人的理念。
“格雷斯,國家發展和殖民地影響力,英國只能選擇一個,一般情況下不會對不是特別重要的殖民地動武,說實話,在倫敦的重視程度上,非洲遠不能和亞洲相比。中東和遠東都在非洲的前面。”
艾倫威爾遜不由地搖頭道,“我們不是法國人,更不可能擴充常備軍陷入無休止的低強度戰爭當中,哪怕就是鎮壓了反抗者,仍然會選擇新的合作者好好談。”
有這種特質的英國,其實在和法國爭奪殖民地當中是吃虧的,但誰讓法國從太陽王之後就愛上革命了呢,不斷的更迭政府,不會影響法國對弱國的壓制,但面對同樣等級的英國,就力不從心了。
“我們和比利時人溝透過了,比屬剛果的獨立在六月,我要先回去一趟倫敦。和國內的同事們商量一下比屬剛果的問題,你可以等待我的好訊息。”
“爵士要回一趟倫敦?那我就在北羅得西亞等待你的好訊息。”格雷斯一聽眼前一亮道,“那麼我們就準備簽訂對女王陛下的效忠條約了。”
艾倫威爾遜的話半真半假,他是要回去一趟和別人商量剛果問題的,但不是和國內的人商量,文化沙皇訪問倫敦,他怎麼能夠不在場呢?關於他出賣了波蘭、又出賣伊朗,這一次還準備出賣剛果這件事,只有面對面才能進行。
出賣剛果怎麼了?一旦剛果變色,英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儘量維持英屬非洲的殖民地了。
從伊朗石油危機英國堅持了這麼長時間仍然不松嘴,甚至對蘇聯提出了訪問邀請就能看出來,把局勢變複雜不一定對英國就是不利的。
要是他當初沒有出賣伊朗,伊朗境內僅僅存在英美兩國的影響力,美國用幾個月時間就能把英國排擠出去,哪有可能堅持到現在?
就是因為蘇聯的勢力存在於伊朗北部,才有英國現在施展外交手腕節節抵抗,把伊朗石油危機弄的如此複雜的機會。
艾中堂又要賣國了,關於接下來和美國鬥爭的具體步驟,他已經在和海蒂·拉瑪的載人航天過程中,想的一清二楚。
藉著喀麥隆獨立的關口,艾倫威爾遜和偶然遇見的,某位完全不熟的國際影后一起到達了巴黎,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法屬喀麥隆面積大,英屬喀麥隆面積小,收集一些資料回國覆命順理成章。
這段時間為了英國的利益,他在非洲日夜奮戰,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經過巴黎的短暫收集資料,艾中堂的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毫無疑問他這一次的非洲之行是成功的,在法國人身上學習了一些先進經驗,正處在取長補短當中,既要也要目標一直都要兼顧,還要考慮到英國的國情,結合優點這樣才能長遠乃至超出。
比如說就法國讓獨立的殖民地把法國多年以來的建設摺合成國債這件事就給了他不少啟發,雖然他從頭到尾都沒看到,法國的建設到底指的是什麼。
但他知道英國每個殖民地的首府都在地產興邦,這些殖民地,尤其是英屬東非屆時還需要馬來亞的產能來繼續支撐建設。
這一次回到倫敦,艾倫威爾遜發現了一絲不同尋常之處,伊朗石油危機這麼長時間。
導致英國出現了一些輿論上的變化,對美國的施壓,英國人可能剛開始沒什麼反感,但這麼長時間伊朗石油危機熱度不散,一些反美聲音也漸漸蔓延開來。
回到倫敦艾倫威爾遜立刻向白廳和內閣彙報喀麥隆獨立的工作,同時表示了對在英屬喀麥隆進行獨立公投,並且根據第一手資料給出了預測。
見到訪問印度歸來的麥克米倫之時,艾倫威爾遜向麥克米倫表達了欽佩。拉攏印度的想法是麥克米倫獨自推動的,艾倫威爾遜當時沒想到這一點。現在回想,這是一招好棋。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艾倫威爾遜當著首相、外交大臣和內閣秘書的面前,討論了當前的外交局勢,“為什麼我們不嘗試在伊朗問題上,促成一次六方會談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