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持續到現在的傾力扶持,自然是有效果,馬來亞在亞洲範圍都算是首屈一指,更何況是和英屬非洲進行比較。這種直觀衝擊,為一些非洲殖民地的精英留下了深刻印象。
“希望這一次的參觀有效果,同時英屬非洲還是要加強輿論管控。所謂的文化人,刀不砍到脖子上,他們永遠都不見棺材不落淚。”
在聚會的間歇,艾倫威爾遜和眾殖民地專員商談維穩工作,他了解所謂的文化人到底是什麼存在,別說是真文化人,就算是沾點邊的都安耐不住作死之心。哪怕是寫網路的都是如此,時不時就要灌點私貨試探一下尺度,總是給編輯添麻煩。
這種內在想法存在,就必須在源頭山遏制,一旦發現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
“常務次長說的對。”其他專員也紛紛點頭,表示回去之後會著重注意這方面的情況。
歷時一個月的,旨在展示馬來亞建設成果,推廣到其他英屬殖民地的參觀行程已經到了尾聲,各殖民地專員都十分開心,體會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負重前行的艾倫威爾遜也鬆了一口氣,自由世界固然可貴,可也要量力而行。
就在此時,他接到了兩封電報,一封來自於澳大利亞,一封來自於倫敦。
來自澳大利亞的電報內容是顯而易見的好訊息,藍光戰略導彈在最近一次一萬公里的試射當中,取得了成功。試射當然不可能只進行一次,但絕對是一個好的開始。
一旦確認了可靠性,藍光戰略導彈就會進入投產階段,到了那個時候,英國將會在戰略導彈領域獨立自主,不用擔心被卡脖子。
對英國整個國家的戰略來說,有著無可比擬的意義。艾倫威爾遜可知道,英國在戰略導彈這個領域,可是被美國坑的苦不堪言。
戰後在戰略打擊力量方面,英國在開啟核計劃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運載工具的開發,英國在一九四七年就曾試圖開發射程達三千五百公里彈道導彈,後來因財政問題下馬。
英國又開始開發藍光導彈從而形成英國的戰略打擊體系,艾森豪威爾末期和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在戴維營達成協議,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可以使用英國在蘇格蘭霍利灣的海軍基地,作為交換,美國將開放天空閃電空射彈道導彈專案給英國參與,用以裝備火神轟炸機。
英國人此時做當鋪思維上頭,認為有了天空閃電專案,就不用藍光了,還能解決海軍的經費緊張問題和核威懾掌控權導致的軍種矛盾,於是終止藍光專案,英國前腳剛剛終止藍光專案,美國後腳通知英國,因為成本原因計劃取消。
終於在母親是美國人的麥克米倫任期,英國簽署了拿騷協議,失去了獨立核戰略。
而現在,藍光戰略導彈已經完全成功,射程到達一萬公里,技術可以用在空射和潛射的導彈上,英國就可以避免被美國挖坑了。
有藍光導彈在手,英國就不用擔心被卡脖子,和美國人說話的時候也更加的理直氣壯。
來自武麥拉發射場的電報寫明瞭,只要隨後的幾次試射成功,藍光專案就可以宣告成功。
而來自於倫敦的電報是另外一件事,外交大臣哈羅德威爾遜將前往巴格達,和伊朗方面商談關於伊朗石油分配的後續談判。
“我差點忘記了,當時只是暫時的應對,已經到期了。”艾倫威爾遜這才猛然想起,距離伊朗石油危機已經過去了五年。
外交大臣哈羅德威爾遜這一次要去巴格達,和伊朗的摩薩臺談論長久的解決辦法。
至於為什麼告知艾倫威爾遜,是因為是他當時處理的伊朗石油危機,和摩薩臺簽訂的短期解決方案,現在他又是外交部常務次長,自然是不可能被落下的。
他現在還不知道,外交大臣的目的遠不是這一件事,在艾倫威爾遜在吉隆坡展示馬來亞的發展同時,哈羅德·威爾遜也在和歐洲各國聯絡,旨在和產油國簽訂一個保障中東和歐洲能源安全的協議,只是正好碰上了伊朗石油分配合同到期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艾倫威爾遜必須要去巴格達一趟,與此同時,面對著愛的呼喚,海蒂·拉瑪又拿出來了許久不穿的阿拉伯黑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