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艾倫威爾遜認為,只有自己有借鑑的需求,從來沒想過他本人也有被借鑑的一天。事到臨頭,他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
乃至於外交大臣看見外交部公務員首腦的時候,都不知道這位搭檔到底是怎麼了?還以為是出現了什麼家庭矛盾,想要展開一番勸解。
“艾倫,當今世界的變化很大,我們要保持敏銳的觀感。”哈羅德·威爾遜語重心長的道,“埃及方面的態度,我們也不得不考慮。”
“通盤考慮應該讓民眾知曉,不然可能一部分選民會對政策產生誤解。”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答覆道,“埃及的重要性不用多言,一些外交支援和軍事扶持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相比,根本無傷大雅。”
“沒錯,我也是這麼想的。”哈羅德·威爾遜滿意的笑道,“這都是為了世界和平,我聽聞蘇聯方面正在籌劃要出訪中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不怎麼看,靜觀其變。”艾倫威爾遜笑著回應,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好像是出現分歧的開始,不過可能不會在因為原來的原因出現分歧。
畢竟蘇聯太平洋艦隊主要港口,已經轉移到了札幌的外港,出海口問題已經解決,對什麼聯合艦隊的需求並不迫切。但他仍然相信,關係破裂是不可避免的。
國家關係不可能因為一兩件事就出現這麼大的波折,簡單來說中國不可能接受蘇聯給予它的定位,而蘇聯也給不出來更高的定位。
有句話講叫我們不全對,你們不全錯,這是後期中國也承認的。
當然站在英國的角度,這是好事,蘇聯的科技實力固然是不如整個自由世界。
但也相差不遠,只是在應用上有差距。世界上兩個人口巨大的國家,都傾向於蘇聯,對於自由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如果能夠爭取過來一個,那當然是讓印度跟著蘇聯最好。
艾倫威爾遜還是相信有聲有色的大國,可以分擔蘇聯一部分精力的。
“尊敬的大臣,我已經安排了廣播電臺,讓你闡述關於外交政策的藍圖。”艾倫威爾遜微微一笑,是時候表揚一下政客微不足道的貢獻了。
哈羅德·威爾遜一聽果然很開心,“確實,必須讓公民們理解政府的方針,用廣播電臺的方式再好不過。”
“誠然,我的大臣。”艾倫威爾遜很有禮節的點頭,“那麼,就讓迪克遜來安排這件事。”
準備給外交大臣進行一番快樂教育的艾倫威爾遜,看看哈羅德·威爾遜是否會因此消停一陣,如果效果不好,還有另外一個辦法。
和外交部有關的事情還有移民問題,涉及到移民問題,普通公民的態度根本不需要想,猜也能猜出來。英屬東非的核心地區是肯尼迪,而當地除了白人移民之外,還有高達四五十萬的印度移民。
這也正常,英國的傳統政策是以印度為媒介控制其他非白人移民的殖民地。所以只要英國的殖民地,或多或少都有印度裔存在,哪怕是在中東的保護國。
而作為英屬東非的核心,肯亞的印度裔佔據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
歐洲國家的外來移民各有源頭,德國的移民開啟源自於土耳其在戰後輸出的勞動力。法國則來自於法屬非洲,而英國的移民源頭就來自於肯亞的印度裔。
根據當前的移民法,對於在殖民地的英國劃定有漏洞,肯亞獨立前後,印度裔的定位模糊,導致了出現了以印度裔為主的無家可歸團體,這些印度裔回到印度的只是少數,還有一部分被英國接受了。
這是英國外來移民的源頭,導致了哈羅德·威爾遜在原本歷史,第一次做首相之後,制定了比保守黨時期還嚴格的移民法案,來填補這個漏洞。
現在歷史有了一些差別,同時這些印度人,艾倫威爾遜還沒考慮好怎麼用。
之前在北羅德西亞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挑動民族矛盾,一勞永逸的把問題解決。
艾倫威爾遜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如果肯亞最重要獨立,順勢把這些印度裔幹掉,省的前殖民地藉著印度裔來擴大影響力。
這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底層民眾往往有血濃於水的情感,艾倫威爾遜就是藉由馬來亞的華人,對整個東南亞的華人施加影響。
他可以這麼幹,印度政府同樣可以幹,這個漏洞還是要堵死更加令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