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梅拉蒙巴頓已經為弗蘭克夫婦的到來,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幫忙丈夫鞏固同事之間的和睦關係,這讓弗蘭克夫婦受寵若驚。
下一階段的軍售工作,已經由艾倫威爾遜這裡轉移到了弗蘭克身上。
已經挺長時間沒回吉隆坡的艾倫威爾遜,又一下不著急了,而是在計算怎麼剪羊毛。
當前馬來亞承擔原來英屬印度的角色,還是在帝國特惠制的框架下,透過收買技術和大宗物品的方式,聽過加工業幫英國穩固英鎊區。
這樣也不是不行,但是還不夠成熟,雖然是最基本的殖民剝削的進階版。但時間長了還是令人擔憂,作為馬來亞專員,他要建立一個高效但是不著痕跡的薅羊毛辦法。
房地產肯定是不行,因為他之前已經定下了馬來亞殖民地的發展方向,西馬是狼群模式,東馬是強省會模式。西馬有百分之八十的馬來亞殖民地人口,但至少檳城、吉隆坡、馬六甲、新加坡、都要同時發展。
就算是西馬也並不存在人口壓力,還定下了狼群發展的方向,房地產薅羊毛已經自動不存在了。東馬的強省會倒是這麼發展房地產,可東馬人口少。
倒不是說馬來亞殖民地無法從房地產上抽取財富,只是指望房地產養著殖民政府是不可能的,馬來亞殖民地發展,還是以加工業為基礎做進出口,兼顧農業的路線。
還有薅羊毛的程度也需要仔細考慮,艾倫威爾遜直接把套上了GDP的概念開始計算。這一套計算他不比較熟悉,計算起來更加的容易。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是一個概念,人均gdp是個人生產總值,你生產了這麼多價值不代表你能拿到手這麼多。這裡還要扣掉各種稅和保險還有老闆和公司的剝削的部分,還有政府的運營成本。
一般而言,後世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是人均GDP的百分之五十。後者是到手的收入。歐美部分國家都是百分之五十往上,但東歐國家並不是。
不同的國家到手收入佔據人均GDP的比例也不一樣,這就是所謂GDP的水分。所以很多看起來收入很高的國家,中國人去了之後,雖然也感覺比較富裕,但感覺不到賬面上三四倍的差距。
後世歐洲這邊的例子典型就是愛爾蘭,愛爾蘭人均GDP是八萬美元。英國是四萬,但英國的人均收入卻並不比愛爾蘭差多少。
像是後世的越南、泰國能拿到人均GDP的三分之一。還有就是墨西哥,墨西哥在這上面直追東南亞,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
人均一萬GDP的墨西哥,一年到頭只有三千,而旁邊的美國人均六萬美元,收入還超過人均GDP的百分之五十,這就是十倍的差距了。
人均收入對人均GDP的比例越小,說明被剝削的程度越大。艾倫威爾遜記得,中國的人均收入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四,在發展中國家已經不算低了。
如果製造業發達的話,可以壓低物價,這也是日韓雖然不如部分歐美國家輕鬆,但生活水平還算繁榮的原因。
經過了一番計算,馬來亞當前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五,加上馬來亞現在的工農業產值都在上升,艾倫威爾遜覺得亞洲燈塔的光芒,已經算是被初步點亮了。
發展初期總是要流血流汗的,天上不會掉餡餅。艾倫威爾遜心中的底線是,十年之後把這個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四十,這樣緩慢的讓利,可以緩解馬來亞的反抗情緒。
至於薅羊毛,在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只能從教育產業想辦法。他覺得應該沒問題,英國的牛津劍橋在世界上這麼大的名氣,不利用上白瞎了。
帕梅拉蒙巴頓只看到了丈夫,如同一個神經病一樣拿著筆比比劃劃,然後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抱著女兒心說,女兒長大了可別這個父親一樣。
現在馬來亞剝削成都大,可以給艾倫威爾遜更大的財政空間,他當然高興,至於帕梅拉蒙巴頓不理解,一介婦人,哼……
“爸爸!”帕米拉奶聲奶氣的呼喚,終於讓顱腦高潮的帝國專員回過神。
接過女兒,艾倫威爾遜也察覺到了妻子的不滿,女兒就在這,他也不好進行口舌之爭,開口道,“德哈維蘭的公司產品有問題,其實我想了很多你經營上面的問題。”
“是麼?”帕梅拉蒙巴頓馬上認真起來,她是不敢在這上面不把丈夫當回事的。蒙巴頓集團現在的聲勢,最大的基礎就是這個男人。
“彗星客機越改越大,隨著工藝進步,從成本上考慮,並不是適合所有航線了。當前在產品力上,德哈維蘭公司需要一款支線客機,用來進行國內航空的市場。不但我們需要,像是歐洲很多國家都需要。”艾倫威爾遜面色嚴肅,在這種場合,他在妻子面前充滿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