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邊府的陣地上,面對蜂擁而至的越南士兵,法軍士兵仍然保持著昂揚的鬥志。但氣候已經惡劣到了極點,濃重的黑雲經久不散,空中補給已經完全不能指望。
這對法軍士兵來說比任何事情都可怕,後勤保障是任何戰爭的關鍵,誰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任何不利的條件法國守軍都可以克服,但就這一點不行。
烏雲壓頂,暴雨傾盆,似乎預示著法國守軍的結果,哪怕在樂觀計程車兵,面對隨時要中斷的補給,以及惡劣的天氣,心情都不會好的起來。
戰鬥到了現在已經成了一種煎熬,面對已經完全中斷的陸地通道,河內的法軍也辦法不多,而法國人面對的困境,也讓英國感同身受。
“真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麼?”比爾頓將軍也難免想要替法國人想想辦法,好歹大家都是歐洲國家。
“現在除了英軍在東京灣登陸之外,可能沒有讓法軍堅持到底的理由。”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提出了一個英國絕對不會認可的建議“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的陸軍並不一定比法軍更加具有勇氣。不過有一點是真的,從一戰之後法國人打仗就剩下硬拼了。”
現在日內瓦會議召開,法國人都陷在了奠邊府,倫敦怎麼可能同意英軍出動?
雖然英軍在某些地方比法軍更具優勢,倫敦也是不會同意的。
“那倒是真的,我們面對這種情況也辦法不多。但我們不會選擇奠邊府這麼愚蠢的地點開戰。”比爾頓將軍在這一點上和艾倫威爾遜有共識。
“沒辦法,我們在馬來亞的情況和法國在越南一樣,作為北約成員國,我們對歐洲的安全有義務,不可能全力來亞洲打仗。”艾倫威爾遜嘆了一口氣道。
這也是法國面臨困境的其中之一,作為北約成員國,對北約負有義務,法國很難向東南亞提供數量充足的飛機,尤其是重型轟炸機。美國本來可以在不大規模捲入的條件下改變雙方的軍力對比,但它拒絕提供空中補給支援。
其實這一點也是艾倫威爾遜認為,美國目的不單純的原因。美國完全可以提供法國最需要的轟炸機,維持住法軍的控制優勢,最少可以讓法國在佔據優勢的時候,體面的離開。
而提供轟炸機的花費,遠遠比不上美國為法國提供的軍事援助。美國卻選擇成本更大的軍援,卻唯獨不給最見效的轟炸機,這樣的援助就非常奇怪。
可惜英國的勇士戰略轟炸機,才剛剛完成了驗收,就算是大方原因和法國共享最新的戰略武器,也需要時間讓轟炸機服役,此刻實在是幫不上忙。
“如果可能的話,服役的戰略轟炸機,應該馬上在馬來亞部署。”艾倫威爾遜透過這一次的戰爭,從法國身上認識到了,空中力量是多麼重要。
“法國現在的困境,還是在後勤上。幸虧我們有強大海軍和海運力量,而馬來亞是一個半島,可以發揮我們英國的優勢。”比爾頓將軍也有自己的看法,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法國的困境。
具體從戰役本身來看,後勤保障無疑是決定性的因素,在這方面越盟顯然佔絕對優勢。除了部分食品和後來法方空投落入越南人手中的物資之外,越盟在戰役中所需要的物資均由中國提供。運送這些物資的路線很難確定,因為途徑太多,太複雜。
雨季濃厚的雲層還在相當程度上保護了越盟運輸隊免遭法軍飛機的襲擊,同時也嚴重妨礙了法軍準確地空投物資。
“我們應該覺得營運的是,駐馬來亞的英軍是國家公民組成。”艾倫威爾遜還指出了越南法軍的複雜民族問題,而馬來亞的英軍沒有這個問題。馬來亞的英軍至少大部分是英國公民,只有少部分是尼泊爾營計程車兵。
尼泊爾士兵管理的難度,可比法國軍營中的北非人容易多了,更別提尼泊爾人並不多。
兩人討論的辦法,最終還是幫助了法國人,討論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不要讓法國現在的困境落在英國身上。
如果法國最終不得不從中南半島撤離的話,還佔據英屬馬來亞的英國,不可避免會覺得勢單力孤。
至於遙遠的歐洲,也在想辦法幫助法國解除困境。這一次美國也是很誠心的,就算美國幫助法國的目的不單純,可為了自己也要有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