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公主最近幾天在吉隆坡呆的十分開心,她眼中的姐夫,還是那副帝國公僕的樣子,公主殿下當然不知道艾倫威爾遜,正在制定加急槍斃名單。
不過對法國人的生產計劃支援,倒是沒有瞞過她的眼睛,其認真程度,甚至讓人懷疑這個英屬馬來亞專員的國籍。
“根據當前的綜合考慮,立足於本地資源和盟友關係,對法國的軍事行動,從國際角度上而言,英國都不應該袖手旁觀,提供能力範圍之內的幫助,是成熟穩健的考量。”
瑪格麗特公主艱難的操作者電報,額頭已經微微艦汗,對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就敢使喚公主做勞力,她倒是沒有什麼怨言,好不容易把電報做好,才長出一口氣問道,“我們為什麼要幫助法國人呢?你明明說擺在法國甚至英國面前的可行性路線是收縮。”
“丘吉爾議員為什麼要和德國人拼命呢?”艾倫威爾遜捏著酒杯喝了一口,施施然道,“現在英國欠了美國無數外債,都已經換了還十年,這筆賬算賺了還是賠了?”
“什麼意思?”瑪格麗特公主一腦袋問號,不知道自己的姐夫為何把兩件事聯絡到一起。
“以現在的結果來看,丘吉爾議員是以大英帝國的未來戰勝了德國,世界大戰還沒有打完,英國的霸主地位就已經失去了。這對我們英國有好處麼?”
艾倫威爾遜苦笑一聲解釋道,“可是當初支援丘吉爾和德國人拼命的是誰?還不是一大批民眾和一大群權貴階層?但是話又說回來,支援張伯倫首相妥協的,又何嘗不是另外一批英國人和權貴?我們是選舉國家,對這種一部分人裹挾整個國家的政策,應該是不陌生的。”
見到瑪格麗特公主還是不明白,艾倫威爾遜只能繼續道,“好戰的聲音往往比和平聲音更大一些,哪怕他們人數不佔優勢。民族主義口號容易激發公民對國家的支援,法國人現在面對的局勢好處在於,殖民地的反抗是可以進行輿論壓制的,而不像是當初張伯倫首相面對的希特勒,不斷的在羞辱英國激發英國開戰的民意。”
英國在二戰之前,已經因為一戰的慘重損失,在政策上極力避免世界大戰再次爆發。這也是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得到支援的原因。
但英國能夠做出的讓步優先,尤其不能出賣法國,大陸均勢是英國外交政策的底線。換句話說只要法國淪陷,英國和德國開戰就是不可避免的。
英國可以接受一個比德國弱的法國,但不能接受一個連做德國對手資本都沒有的法國。
一旦法國被擊敗,英國親自下場拼命就是不可避免的。除非發生什麼不可理解的事件,讓張伯倫首相一直等到蘇德戰爭爆發。
德國和蘇聯開戰,而張伯倫僥倖還是首相,以張伯倫的作風,是絕對不會像丘吉爾,燃燒自己照亮美蘇的。英國在世界大戰有兩種民族,一種像是張伯倫那樣的人認為,只要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的霸主地位必然會丟失,但綏靖政策面對德國不斷的宣傳羞辱,是一種不穩固的民意。
而丘吉爾那種如同鬥牛梗一樣,葬送英國的未來潛力,卻可以透過宣傳大英帝國的榮光,在世界大戰當中獲得民眾支援。
最終導致了英國的主流民意從支援綏靖政策,變成了和德國人拼命。從法國淪陷之後,德國指望還能和英國簽訂一個條約維持和平,本身就成了一廂情願。
希特勒不明白,英國綏靖的底線已經被他親自突破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怎麼出工不出力的問題了,丘吉爾是把整個英國的未來和德國一起葬送。其實本不用把英國賣的這麼幹經的。
“你是說現在的法國和那個時候的英國面對的處境是一樣的?”瑪格麗特公主聽了姐夫的解釋,有些疑惑道,“是不是這樣?”
“症狀相似,但表現出來的結果相反。現在的法國是要洗刷二戰的恥辱,把軍力傾瀉在殖民地身上。和之前英國的綏靖政策是相反的,這種情況下,幫助法國人的辦法不是勸說,勸說是沒用的,想要讓法國人冷靜下來,思考和平的維護殖民地辦法,只能是幫助法國進行更加充足的軍事準備,如果最後法國人還是敗了,就讓法國人敗的心服口服,失敗的藉口都找不到,當法國人心服口服的撤離,我們在和法國人談談怎麼團結,面對美國和蘇聯的黑手。”
艾倫威爾遜一邊解釋著英國和法國的不同對策,同時又倒了一杯,推到了瑪格麗特公主面前主動詢問道,“要不要來一杯。”
伸手接過了男人的酒杯,瑪格麗特公主心中一甜,抿了一口道,“你的想法和其他人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有道理,直接和法國人說不行麼?”
“就法國人的性格?哪怕我們是好意,他們都會懷疑。只有真的出現了嚴重後果,我們才有機會在法國人冷靜之後和他們好好談。”
艾倫威爾遜一聲嘆息,忽然脫口而出道,“這簡直比和你溝通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