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誠實的說,他當然不希望法國人離開,但一想到美國人可能會過來接盤。
這種不捨之情算是下去了一點,美國人其實比法國人大方,唯一的疑慮是,美國人可能故意把一些好處留給控制在手中的日韓。
如果是這樣的話,對英屬馬來亞可不是一個好訊息,阻止這種未來的發生,就在於在競爭力上讓美國認識到英屬馬來亞對越南戰爭的意義,就算不把越南戰爭的好處全拿,也要奉上一杯羹。
“怎麼感覺,這種日子和常公一樣?”拆開來自珀斯帕梅拉蒙巴頓發揮的電報,艾倫威爾遜一怔,一下子有種把機槍前移五米的既視感。
甩開了腦中的煩亂想法,妻子在電報中的意思很簡單,她和瑪格麗特公主是肯定要參加女王加冕典禮的,而且也表示澳大利亞也很重視這件事,航空母艦編隊早已經出發了。
這件事他知道,有賴於英國戰後的虎皮撐起的還不錯,有種和美蘇平起平坐的意思。
不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南非的海軍會出席閱艦式。法國和荷蘭也接會派出軍艦參加。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的地方,那就是英國在戰後出售航母的名單當中沒有義大利。這都怪美國人對迅速武裝德意態度不明確,不然英國早就上趕著上門推銷航空母艦了。
但一想到意共在義大利的強大影響力,就怕英國出售的航空母艦對蘇聯沒有秘密可言,這種航母換外匯的想法還是作罷。
走到哪工作到哪的艾倫威爾遜,就暫時在羅馬,體會了一把常公的待遇。對自己管轄的殖民地進行微操,同時和妻子保持著聯絡。
離開羅馬的時候,還帶著一份意共的評估報告,報告結論是意共的影響力可防可控。還有一份關於加強義大利海軍,對抗臨近巴爾幹親蘇國家的建議書,後者是交給艾福爾的。
就當前的潛力來說,歐洲德意兩國的國力沒有挖掘出來,僅僅依靠英法兩國肯定是不行的,英法兩國還有龐大的殖民地需要維護,軍力不可能全面放在歐洲。
早一天解放德國和義大利的國力,也能分擔英法兩國的壓力。義大利的問題還好說,要重新武裝德國,必須要有法國人的認可。
不過艾倫威爾遜沒有職權,他就把這種想法告訴給已經進入北約的艾福爾。至於怎麼和法國溝通,曾經在巴黎街頭解放婦女的人,又不是沒有他,他只要願意幫忙肯定有辦法。
戀戀不捨的告別羅馬假日的片場,艾倫威爾遜返回巴黎,把關於重新武裝義大利的建議書送給艾福爾,兩人深談良久。
艾福爾其實心中百感交集,兩人都是戰後嶄露頭角的公務員,現在他明顯不如艾倫威爾遜發展的好,這樣對比下來很有挫敗感。
“美國遠在天邊,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重新武裝德國和義大利,這樣才能發揮出來歐洲的力量,我想如果能夠說服法國人的話,這應該算是一份光輝的履歷。”
艾倫威爾遜沒有特別的想法,站在艾福爾的角度上為之前的同時考慮未來發展。一如從前,他一直都是一個喜歡分享的人,並且樂在其中,不過樂於分享的領域並不包括女性朋友。
“法國人確實是一個難題。”艾福爾也贊成法國人對德國警惕之心,知道這件事並不好溝通,“不過北約的領導權是英美兩國分享的不是麼?”
“是也不是,艾福爾,我們當然是特別希望得罪人的事情由美國人來做,就比如重新武裝德國這件事,我想想,聽說李奇微將軍在歐洲各國的將領眼中,是一個傲慢的自大狂。如果他真是那樣的人,我希望這個自大狂能夠發揮一些正面作用。日本自衛隊都成立了,就是李奇微主導的,有這個前提,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李奇微認可武裝德意的重要性。”
艾倫威爾遜眯著眼睛,哪怕是一卷衛生紙也是有用的,不過和李奇微這種級別的將領溝通,他是身份肯定是不夠,不論是人脈還是資歷都是如此。
但好在他最最尊重的岳父大人,也是肯定要回國參加女王加冕的,看看能不能勞煩岳父出馬和對方談一談了。
現在的英國軍界,特別需要一個有廣泛人脈的人,對付這個有著典型美國式傲慢的北約總司令,而這種人選不做第二人選,只有蒙巴頓將軍適合。
事已至此,他的臨時性任務已經完成了,甚至已經超額完成,要回到倫敦等候女王的加冕儀式,然後返回亞洲祝法國人一臂之力,這又是有好處的事為何不做?